熊玩儿吸鼻烟之初体验
今天打算换换口味儿写点不太一样的内容.
车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这个从熊孩子成长起来的群体,熊玩儿的本事也都不小。不管您是喜欢还是喜欢这个话题:),都请在下面的留言告诉我们.
也欢迎各位有熊玩儿体验的朋友给我们提供精彩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有感冒鼻塞不通气的体验,那个滋味不痛不痒但就是难受的不得了,经常就恨不得拿根棍儿直接伸鼻子里通通气。
其实早在清朝年间就有一种专门对付感冒鼻塞的东西,至今还清楚记得红楼梦里面的一段描述:
《红楼梦》第52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晴雯,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晴雯只顾看画儿,宝玉道:“嗅些,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见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嚏喷,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辣,快拿纸来!”早有小丫头子递过一搭子细纸,晴雯便一张一张的拿来醒鼻子。宝玉笑问:“如何?”晴雯笑道:“果觉通快些,只是太阳还疼。”
吸过鼻烟之后眼泪鼻涕齐流,然后果觉通快一些,虽然不雅但估计也是不少鼻塞的感冒患者求之而不得的。
鼻烟早在清朝就传入中国,曾经在高层士大夫贵族阶层流传很广,还因此而产生了中国本土的工艺品——内画鼻烟壶。
后来也许是因为卫生或者形象问题,鼻烟基本在国内销声匿迹了,但是内画鼻烟壶作为一种工艺品一直流传下来,本人也有幸认识一位国内的内画鼻烟壶大师杨志刚先生。
内画鼻烟壶是个功夫活,要拿特殊的毛笔探到壶里在内壁上反着写字作画,最终看到的作品是这样子的。
市面上批量售卖的鼻烟壶也这个样子,但一是材质不行,99%都是玻璃制品,其次也不是人工绘画,而是工业化印制的,所以没有什么收藏价值,随便花点小钱玩玩而已。
大师的作品当然不会用玻璃壶,一般都会选择上好的水晶壶,加上大师亲笔手绘的作品当然具有不一样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认识大师有一段时间了,鼻烟壶了解的不少,但是对鼻烟一直无缘接触。春节前去拜会杨大师的时候,居然在他的工作室里看得了真正的鼻烟,这一下勾起了自己的兴趣。
一方面很期待体会一下那种大打喷嚏浑身上下通透的痛快感,另一方面也担心眼泪鼻涕横流自损形象。大师也似乎看到了我的纠结,拿过鼻烟先自己给我示范了一下,看他吸过之后似乎也没什么异样,自己也大胆尝试了一下。
就这样凑到鼻子下面一吸而净,脑补自己当时的形象估计像极了”瘾君子“。
吸完之后入鼻并没有想象中的辛辣,而是一股茉莉花香配着一股清凉之意,通透的感觉有,没有大打喷嚏,眼泪鼻涕横流。只是咳嗽了几下就过去了。虽然没有那么多副作用,但是确实是感觉提神醒脑,当时立刻就感觉头脑清醒了一些。
第一次吸鼻烟就这样交待给大师了,大师给我解释他这边的鼻烟是国内改良过的,没有原来西方传入的鼻烟那么冲,而且加了些麝香,冰片,茉莉等一类的香料,这比国外那种原版的吸鼻烟可高级了不少。
脑子一清醒,立刻就转得快了,体积小,用量少,吸食方便,还能在需要的时候提神醒脑,这玩意儿给长途驾驶疲劳的朋友们醒神应该比红牛要好吧!
大师后来告诉我,他也是拿的别人的成品,别看只是两个硬币大的小盒,价格不便宜。
不过换个角度,从提神醒脑避免疲劳驾驶或者帮你缓解感冒鼻塞的角度看,其实也不算什么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by/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