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香料鼻烟

怎样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78658.html

鼻烟源自南美洲印第安部落,是将上等烟叶磨成细粉,加入麝香等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制作工艺考究,烟味分五种:膻、糊、酸、豆、苦。

·鼻烟初现·

鼻烟放在鼻烟壶里容易发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腊密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开始出售。不同于卷烟需点火燃烧,鼻烟是将粉末直接吸入鼻中,略带刺激具呛鼻与特殊香气,有通嚏之功效。

十六世纪,具有疗效之珍贵鼻烟传入欧洲,迅速地为皇室、贵族、教会等统治阶层接受。

到了十七世纪,除了药用功能外,吸闻鼻烟成为高尚的社交活动,法王路易十四时,形成一股时尚风潮,席卷整个欧洲。

在此风潮下,用来储存鼻烟的鼻烟盒,如同珠宝首饰,成为表征身分地位及财富的奢侈装饰,结合各种珍贵材质、技艺,具体呈现精致奢华的欧洲时尚。

·传入中国·

鼻烟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明万历年间,初入时以译音(如英语的Snuff)称为士那乎或士拿乎,以后才以其特点称为鼻烟。

在民间,康熙年间就己称为鼻烟,只是皇室不称鼻烟,而是称“士那”或“西腊”《士那补释》引《熙朝定案》载:“康熙二十三年,圣驾南巡,汪儒望、毕嘉进献方物。上命留西腊,赐青纶、白金。按,西腊盖即十那之音转。”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了中国名字。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流社会流入。

鼻烟使用者一般是经济条件比较富有的人家,受众面比较小,如清人刘廷巩《在园杂志》卷三“烟草”里说:

更有鼻烟一种,以烟杂香物花露,研细末,嗅入鼻中,可以驱寒冷,治头眩,开鼻塞,毋烦烟火。其品高逸,然不似烟草之广且众也。

·鼻烟与中医·

鼻烟传入中国融合了中医药的配伍特色,制作工艺更为考究、复杂,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用鲜花九次熏制后密封陈化所得,仅一套采花熏烟的周期就要耗时半年。

熏好的烟要放在陶罐中储存,放置四年以上才可以上市销售,出售前还需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次提香,这样才能使鼻烟品质进一步升华,保持类似香水的前中后调,前有香气,后有余香。

鼻烟中加有香药,有一定的“治头眩、开鼻塞”的作用,故而吸鼻烟者往往作为药用,来对付不重的伤风感冒。

《本草纲目拾遗》在卷二火部“鼻烟”指出当下造鼻烟法,以“干烟丝为君”加入“白芷、细辛、薄荷、冰片”等通窍入脑的香药。

经过各香药配伍之后制成的“鼻烟”用途广泛,清王士雄的《温热经纬》中指出鼻烟可用于湿温病,“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晕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鼻烟与中医·

《本草问答》中记载北方之人以鼻烟散脑之寒,“鼻孔通脑,故北人以鼻烟散脑中之寒。西洋有用药吹鼻以治脑髓之法,又西医云脑筋多聚于胃,故白芷、辛夷皆从胃能达脑以散寒。寒由皮毛入肺,闭肺之窍,则鼻塞,薄荷、辛夷治之。

鼻烟的主要成分是烟草,古今都认为烟草是毒草,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时至今日,已近乎没有人吸闻鼻烟了。但在西藏地区和蒙古国还有很多人有吸鼻烟的习惯。

在甜茶馆或者藏族人家里,还会经常看到有人在吸鼻烟。不仅男人吸,女人也吸鼻烟。当然,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妇女。

广大新书有造鼻烟法:

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焙干研,薄荷二分、冰片三厘、干烟丝为君,干丝一钱,必配福烟六七分许,上药各为细末,酌量配合,不必构分两,以色如棕色者佳.有内府造、洋造、广造及土烟数种。鸭绿者最佳,玫瑰色者次之,酱色者为下,陈久而枯者,不堪用.出洋中者,能追风发汗。

您的生活美学专家

茶与香

文字与民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jc/5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