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败火药越吃越上火,这个夏天赶紧

点击上方小喇叭,即可收听本期徐老师讲座

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可惜现代人都颠倒了。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这个火,咱比如说在面部,在口腔,在舌头,再比如这个火,咱中医讲内热在肠道,甚至说肺火,胃火,都是不一样的。

如胃火,像口渴,中医讲口舌属脾胃,口唇生疮是胃火,甚至有点大便干,那就可以吃清胃黄连,黄连就是清胃火的。

反过来讲,你如果是肠道为主,大便秘结,内热比较大,那就可以用莫家清宁或者牛黄解毒片/丸。

再如嗓子疼,它一般都是喉部的作用,可用如银翘解毒片或清喉利咽,它有表、散、清凉的作用。

根据部位不一样,用的去火药它也是有区别的。

还有一种,咱们说假火。中医还有假火这一说,就是它表现是上火,实际这个人一吃凉药(寒**物),他马上就拉肚子,平时这人就手脚冰凉,感冒也不带发烧的。这人平常他是一个虚性的体质,可是稍微有点着急事,稍微有点休息不好,稍微吃一点花生米,吃一点油炸的东西,马上就上火了,像这种情况下他就是虚火。

少吃一点去火药可以,要是吃多了,肠胃就不好了。肠胃不好,拉肚子,大便稀,甚至没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讲究温里寒为主,比如此些个附子理中丸或者金匮肾气丸,同时,可以吃一点清上火的药。因为火性是往上演的,相信没有谁听说过,脚底下会上火的,一般都是火往上走,但是这个属于虚火。

正常情况下,火应该在哪里呢?火应该在下边,那么火为什么跑上边来了?那是因为咱人思虑过多,咱人正常情况下这个大脑,消耗人体的能量,占人体总能量的/4,假如再加上晚上不睡觉,加上工作压力大,那就可能超过了/4,甚至可能将近一半。就像个电灯泡一样天天在你头这样烤着,能不上火吗?所以这叫虚火。

虚火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腿没劲,脚底下发两只类的特征。有的人一看上火了,赶紧吃点去火药,里边更凉了,虚火更旺盛了。像这种情况下容易治反了。医院了,让医生把这个虚火给降下来,因为往往单纯的去火药,达不到去虚火的效果,给结合温下,清上等进行调理。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滋阴。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与滋阴并不矛盾。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上热下寒,怎么形成的?

阳主升,阴主降。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所以,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你颠倒了,就会上热下寒。

那么,为什么阴阳会颠倒呢?中医认为,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济,体内气血阴阳就无法循环正常,阴阳就颠倒了。打个比方,假设心火和肾水是两辆汽车,要想两车相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没有堵塞。我们先来看车辆问题。

、肾阳亏虚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可见,阳气过于虚弱,阴寒之邪就会过剩,就会逐渐沉降,集聚于下,造成下寒。同时肾脏之中的元阳(命门之火)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心火得不到肾水滋养,就会上热。

2、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就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实现“上济心火”这一生理功能,并且身体还会呈现“电量不足”的状态,这么一来,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了。

3、心阴不足/心火偏亢

心阴不足与心火偏亢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火性炎上,心火偏亢,就会“上热”;同时,心火失于下降,就无法温煦肾水,就会“下寒”。

我们再来看道路问题:

、中气不足

在身体的圆运动中,火要下降,水要升腾,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中气由脾胃所生,脾胃虚弱,就会中气不足,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2、湿阻中焦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上焦火,下焦寒”。最常见的就是湿阻中焦,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

6.28手是健康的镜子,0种常见病,从手上就能看出来!(收听健康讲座)

6.29鼻炎久治不愈可能恶化成鼻咽癌!别错过夏季治疗的好时机(收听健康讲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jc/58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