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神经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盘点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1016/8302892.html导语:小M为您精选神经领域最新研究热点。
上一篇文章: 由咽炎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少痰或无痰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来源:梅斯医学
神经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抽搐)、帕金森、癫痫、脑瘫、共济失调、扭转痉挛、孤独症、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疾病,采用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变学检查等检测手段,此外还诊治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好快,不经意间3月份已接近尾声,本月神经科又有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小编带你一起来梳理一下!1.JAMANeurol:心血管疾病、大气污染与痴呆风险
doi:10./jamaneurol..有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导致痴呆风险增加,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空气污染、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与痴呆的关系。SNAC-K研究是在瑞典开展的,基于老龄化和护理的人群纵向研究。在斯德哥尔摩Kungsholmen地区随机抽取了名60岁或60岁以上、在家或机构生活的居民,排除人。在符合资格的人中,评估了人(73.3%),其中名基线检查时无痴呆症参与者接受随访至年(平均[SD]随访时间,6.01[2.56]年)。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PM2.5和氮氧化物)和痴呆之间的关系,并评估CVD(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中风)在这种关联中的作用。在基线检查时,名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74.1岁,名(63.0%)为女性,共有名发展为痴呆症患者。在过去5年里,居住地点的平均污染水平每增加25%,痴呆症的危险就增加多达50%(PM2.5水平增加0.88μg/m3,HR为1.54;氮氧化物水平增加8.35μg/m3,HR为1.14)。心力衰竭(PM2.5的HR:1.93;氮氧化合物的HR:1.43)和缺血性心脏病(PM2.5的HR:1.67;氮氧化合物的HR:1.36)患者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导致痴呆风险进一步增加,而脑卒中似乎是最重要的条件,可解释49.4%的空气污染相关痴呆病例。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下,患痴呆症的风险更高。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似乎增强了空气污染与痴呆之间的联系,而中风似乎是空气污染暴露与痴呆风险之间的重要中间条件。2.Lancet:肾去神经术的降压效果无需药物维持
doi:10./S-(20)-7先前的研究表明,基于导管的肾去神经术可显著降低血压。SPYRALPivotal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在没有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肾去神经术的疗效。门诊血压-mmHg的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接受肾去神经术或模拟手术。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基线调整后24小时收缩压的变化,次要疗效终点是基线调整后门诊收缩压从基线到手术后3个月的变化。名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肾失去神经组(n=)和模拟手术组(n=)。两组均达到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后验概率均大于0.。两组24小时收缩压的治疗差异为-3.9mmHg,门诊收缩压差异为-6.5mmHg。3个月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研究认为,在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基于导管的肾去神经术可安全地降低血压。3.BMJ:针灸用于无先兆发作性偏头痛的预防
doi:10./bmj.m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针灸对无先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研究在中国7家医院开展,例未经针刺治疗的无先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参与。患者在日常护理基础上,随机接受20次人工真针穴位针灸或20次非穿透假针对照,部分患者仅接受8周以上的日常护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每月偏头痛天数和偏头痛发作变化。名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年龄36.5岁,其中女性名,名患者完成研究。相比于模拟组,针灸组患者偏头痛天数在第13至20周显著减少,偏头痛发作在第17至20周显著减少。针灸组13-16周,偏头痛天数减少3.5天,而模拟组减少2.4天,17-20周后,变化为3.9vs2.2天。17-20周,针灸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2.3次,对照组为1.6次。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适。研究认为,针灸对无先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减少每月偏头痛天数和偏头痛发作频率。4.Cell:膳食纤维经肠道细菌加工后影响多发性硬化病程
doi:10./j.cell..02.短链脂肪酸是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经肠道细菌加工而成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最近,研究人员研究丙酸(PA)在多发性硬化(MS)症中的作用。他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血清和粪便中PA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在首次复发后。在这项概念验证研究中,研究人员将PA补充到未经治疗的MS患者中,并作为MS免疫治疗的补充。PA摄入2周后,研究人员观察到功能正常的调节性T细胞(Treg)明显持续增加,而Th1和Th17细胞明显减少。事后分析显示,服用PA3年后,MS年复发率降低,疾病相关的残疾情况稳定,脑萎缩减少。功能微生物组分析显示,PA摄入后肠中Treg细胞诱导基因表达增加。此外,在MS中,PA使Treg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和形态正常化。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PA可以作为MS药物的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补充。5.NEJM:Selumetinib用于无法手术的I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治疗
doi:10./NEJMoa对于无法手术的I型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目前还没有获批的治疗方法。近日研究人员开展II期研究,考察Selumetinib对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患有I型神经纤维瘤,且有症状的不能手术的儿童每天两次口服Selumetinib,剂量为25毫克/平方米表面积,每28天为1个周期。至少每4个周期进行一次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结果评估(疼痛、生活质量、畸形和功能)。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肿瘤疼痛强度评分,从0(无疼痛)到10(最严重疼痛)。50名儿童参与研究,平均年龄10.2岁。最常见的神经纤维瘤相关症状是毁容(44例)、运动功能障碍(33例)和疼痛(26例)。截至年3月29日,共有35名患者(70%)有确认的部分反应,其中28名患者有持久反应(持续≥1年)。治疗1年后,儿童报告的肿瘤疼痛强度评分的平均下降为2分,被认为是临床上有意义的改善。此外,在儿童报告和父母报告的日常功能(分别为38%和50%)、总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别为48%和58%)以及力量(56%的患者)和关节活动度(38%患者)等功能结果中,治疗干预也有临床意义的改善。有5名患者因可能与Selumetinib有关的毒性作用而停止治疗,6名患者有疾病进展。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恶心、呕吐、腹泻、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无症状升高、痤疮样皮疹和甲沟炎。研究认为,Selumetinib对无法手术的I型丛状神经纤维瘤患儿临床有益。6.JAMANeurol:大麻二酚可降低Dravet综合征导致的抽搐发作频率
doi:10./jamaneurol..临床证据支持大麻二酚(CBD)治疗Dravet综合征耐药性癫痫发作的有效性,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10和20mg/kg/dCBD辅助治疗Dravet综合征痉挛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GWPCARE2研究中,2-18岁的Dravet综合征患儿参与研究,在4周基线期内至少有4次抽搐发作,同时服用至少1种抗癫痫药物。患者接受每天10或20mg/kg剂量的CBD(分别为CBD10和CBD20组)或匹配安慰剂,持续14周。研究的主要结果是治疗期间抽搐发作频率较基线发生变化。次要结果包括所有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抽搐性癫痫活动减少至少50%的比例,以及护理者对变化评分的总体印象。名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年龄9.3岁,名女性,66人被随机分配到CBD10组,67人被分配到CBD20组,65人被分配到安慰剂组,人完成治疗。CBD10组和CBD20组抽搐发作频率较基线下降的百分比分别为48.7%和45.7%,安慰剂组为26.9%;与安慰剂相比,CBD10组下降29.8%,CBD20组下降25.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食欲减退、腹泻、嗜睡、发热和疲劳。CBD20组有5名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药。与CBD10组(n=3)相比,CBD20组(n=13)肝转氨酶水平升高的发生率更高,所有受影响的患者均服用丙戊酸钠。研究认为,大麻二酚可降低耐药性Dravet综合征导致的抽搐发作频率。7.Neurology:阿司匹林对痴呆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
doi:10./WNL.近日,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明确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安慰剂对老年人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阿斯匹林降低老年人事件发生率作用的研究是一项针对小剂量阿斯匹林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人员纳入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年龄≥70岁(美国少数民族≥65岁)、无心血管疾病、无身体残疾和痴呆的社区居民。参与者以1:1被随机分为每日服用mg阿司匹林和安慰剂组。研究人员采用改良的迷你精神状态检查、修正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验、符号数字模式测试和受控口头词语联想测试在基线和随访后对参与者认知进行评估。根据研究内评估或临床病史,对疑似痴呆的参与者进行了额外的认知测试。痴呆根据DSM-IV标准进行判定。国家老年痴呆症协会标准被用于对AD和MCI进行亚分类。该研究共有名参与者接受了中位数为4.7年的随访,名参与者接受了进一步的痴呆评估。确诊痴呆患者有例,41%为临床可能AD。阿斯匹林与安慰剂组在诱发痴呆(风险比[HR]为1.03;95%置信区间[CI]为0.91-1.17)、可能AD(HR为0.96;95%CI为0.74-1.24)或MCI(HR为1.12;95%CI为0.92-1.37)的风险无显著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的认知变化相似。由此可见,没有证据表明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痴呆、MCI或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8.Neurology:Eptinezumab单抗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doi:10./WNL.近日,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探究人源化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克隆抗体-Eptinezumab单抗预防慢性偏头痛(CM)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静脉注射ALD预防偏头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PROMISE-2)研究为3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的研究。患有CM的成年人被随机分配在第0天和第12周分别接受mg、mgEptinezumab单抗注射液或安慰剂治疗。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与基线相比治疗后1~12周的月平均偏头痛天数(MMDs)的变化。治疗组(n=)的MMDs基线均数为≈16.1天。与安慰剂相比,使用Eptinezumab单抗mg和mg与1至12周期间MMDs显著降低相关(安慰剂为-5.6,mg为-7.7,p0.vs.安慰剂;mg为?8.2,p0.vs.安慰剂)。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报告比例分别达43.5%(mg)、52.0%(mg)和46.7%(安慰剂)。鼻咽炎是唯一有超过2%Eptinezumab单抗治疗患者的TEAE,其发生率比安慰剂高2%;它主要发生于mg的Eptinezumab单抗治疗组(Eptinezumab单抗组为9.4%,安慰剂组为6.0%)。由此可见,对于CM患者,从静脉给药后第1天到第12周,mg和mg的Eptinezumab单抗与MMDs的显著降低相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表现出可接受的安全性。9.JAMANeurol:需警惕不明原因癫痫患者的痴呆风险
doi:10./jamaneurol..无缘由癫痫发作的频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且大约三分之一患者病因不明。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无缘由发作的不明病因(LOSU)癫痫老年患者的痴呆风险。研究人员对美国退伍军人健康管理数据库数据进行回顾分析,随机抽取了名55岁及以上的退伍军人,其中名退伍军人被诊断患有痴呆症、无缘由癫痫发作、癫痫和可能导致癫痫的其他疾病(脑肿瘤、创伤、感染、中风和神经毒素暴露)。研究人员通过Fine-Gray比例危险模型考察LOSU与痴呆风险的关系。参与者平均年龄73.0岁,其中2名退伍军人确诊为LOSU。LOSU确诊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1年。经过多变量调整后,与非癫痫退伍军人相比,患有LOSU的退伍军人的痴呆症风险更大(危险比为1.89)。研究认为,无缘由癫痫患者的痴呆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第一个征兆。10.Chest: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神经认知障碍
doi:10./j.chest..03.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有较高的神经认知损伤风险。以前没有研究在无CHD儿童中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的神经认知障碍有无关系。近日,呼吸领域权威杂志ches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探讨OSA是否与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认知障碍有关?研究人员从儿科心脏病诊所招募了6-17岁的儿童,他们患有经纠正的中度-复杂CHD,没有可能影响神经认知的症状。参与者接受了家庭睡眠测试和神经认知测试,包括一项验证的智商测试,以及记忆(配对伙伴学习测试)、执行功能(内超维度集移位测试)和注意力(简单反应测试)测试,这些测试均来自CANTAB神经认知测试。30名儿童具有完整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17名儿童(57%)患有OSA。CHD合并OSA患者的总智商明显低于CHD不合并OSA患者(平均值为86±12vs.98±11,p=0.01)。与没有患有OSA的CHD儿童(错误中位数为2,IQR为1-8)相比,患有CHD和OSA的儿童在配对伙伴学习测试中表现明显较差,错误中位数为8(四分位范围[IQR]为2.25-15),p=0.02。由此可见,与未患OSA的儿童相比,患有OSA的CHD儿童神经认知功能受损。OSA可能是CHD儿童神经认知障碍的可逆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OSA治疗对CHD儿童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f/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