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活小偏方,人手一份珍藏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1、治打呼噜验方治打呼噜可取龙胆草、当归各10g,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以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20分钟,倒出药汁后,再用同样方法熬第二遍,混合2次所煎汁液,于睡前分2次服,一般连服3天可见效。2、治脱发验方治头皮痒加百部10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12克。处方:制首乌20克,生地20克,菟丝子15克,当归15克,天麻10克,白芍15克,川芎6克,蛇蜕8克。头皮痒加百部10克,地肤子12克,白鲜皮12克;头皮脱屑加白蒺藜15克;阴虚烦热加丹皮10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煎3次,前两次早晚分服,第三次加适量温水洗头,每日一次。治疗期间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上方服10剂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愈。本方对精血亏损、风邪上扰之脱发有良好效果。3、老人打鼾验方老人打鼾采用中药治疗,每晚睡前口服或喷雾,可明显减轻打鼾程度,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和时间。老年人呼吸中枢血流灌注不足,血管微栓塞或激素水平下降,软腭松弛可使上呼吸道受阻,引起打鼾,严重时可致呼吸暂停综合征。采用中药治疗,每晚睡前口服或喷雾,可明显减轻打鼾程度,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和时间。方法:青果、乌梅、山楂各6克,烘干研末,用作咽喉部喷雾;或水煎服。每晚睡前30分钟用药。经治后,患者睡眠时打鼾减轻,由此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状也会消失。4、感冒的验方秘方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辨证方]1、寒证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人参3克羌活4.5克独活3克柴胡3.6克前胡3克葛根3克甘草1.5克桔梗枳壳茯苓各2.4克川芎苍术各3克《医便》卷二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苏叶3克陈皮2.4克香附3克甘草0.9克防风3克葛根2.4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僵蚕3克桔梗1.5克枳壳1.5克豆豉6克葱白1根头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蒲辅周医疗经验》王三才:发散伤寒单方。生姜30克葱白10根好酒2大钟,煎1大钟,去渣热服。被盖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忌大荤五七日。夏月姜、葱减半,冬月倍用。《医便》卷二雷丰: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防风4.5克桔梗4.5克杏仁4.5(去皮尖,研)广陈皮3克淡豆豉9克加葱白3根煎。《时病论》卷一2、热证吴鞠通:银翘散,治风热感冒。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温病条辨》卷一陈廷耻:笔者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如下,凡临证见感冒的一般见证,即可施用此方。桑叶12克薄荷3克桔梗10克茅根15克菊花10克连翘15克苦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刘汉章:退热饮,治小儿外感发热。蝉蜕10克苇根30克霜桑叶10克生石膏20克甘草6克上药加水~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两岁以下者徐徐温服,2~5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可分3次温服。该药熬煎时间不宜过长。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20克;欲呕,加竹茹10克。《千家妙方》下册3、实证王三才:防风通圣散,通治诸风,湿热疮毒,时行热病。防风川芎当归白芍药连翘薄荷各3克荆芥穗白术山栀各2.1克黄芩桔梗各4.5克石膏3克滑石9克甘草1.5克上方用姜3片、水2钟,煎1钟,食远服。风热内盛欲下,加大黄9克、芒硝6克;风湿热在表欲汗,加麻黄6克、葱白3根;自利体寒,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医便》卷二[食疗方]岳美中:清代吴翌风《灯前丛录》载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症。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法用糯米30克,生姜5~6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5~6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寒证)《岳美中医话集》赵学敏:川芎茶,治大人小儿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遍身拘急,恶寒发热等症。(寒证)鲜川芎(梗叶切碎;如无,干者亦可)生姜(切丝)陈皮(切丝)鲜紫苏(梗法切碎)各等分细茶(与各药总量相等)五月五日午时拌匀,用盒盖过宿,使气透,次日取出焙干,瓷瓶收贮。用时以汤泡之l盅,乘热熏鼻,吸其气,复乘热饮之,汗出即愈。《串雅外编》卷三5、抗震救灾中止血验方用盐藏杨梅和核捣如泥,做成小块收存。凡遇破伤,好以小块研末敷涂,甚效。1、一切损伤止血生肌。用盐藏杨梅和核捣如泥,做成小块收存。凡遇破伤,好以小块研末敷涂,甚效。2、止血生肌(治刀斧伤)。晚蚕蛾炒为末,敷涂伤处。3、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散”。4、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5、卷柏(释名万岁、长生不死草、豹足、求股、交时。)主治:咳逆,脱肛,淋结。生用破血。炙用止血。6、紫檀: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6、醒酒止吐的偏方白茅根性味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高良姜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苦参性味苦燥湿,有祛风杀虫、利尿作用。苦参10~12克煎汤饮服,有益醒酒。葛花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饮服可解酒。肉豆蔻味辛温,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消食之功。取肉豆蔻10~12克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乌梅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桑葚性味甘微寒,具有滋阴补血、润肠作用。解酒时可取鲜桑葚克捣汁饮用。白豆蔻性味辛温,具有化湿健胃,温中止呕,行气宽满的功效。取白豆蔻10~12克水煎饮服,可除醉酒引起的呕吐。白茅根性味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7、打嗝不断按两个穴位可止打嗝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如果频频打嗝会让你尴尬不已,那么该怎样制止打嗝呢?现在就教您两个简单快捷又有效的方法。掐按中指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掐按内关穴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处,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较好。8、热姜水专治小毛病热姜水可以治疗:偏头痛、醉酒、脚臭等症。偏头痛: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醉酒。面部暗疮: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腰肩疼痛: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脚臭: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牙周炎: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头皮屑: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9、蛋清能止血蛋膜治瘊子将蛋清涂抹在纱布上,再敷在伤口上。蛋清的成分具有凝固血液的作用,可止血。止血将蛋清涂抹在纱布上,再敷在伤口上。蛋清的成分具有凝固血液的作用,可止血。治瘊子瘊子又名疣,非常顽固。每晚临睡前将患处皮肤洗净,用生鸡蛋内膜贴在瘊子处,次日早晨揭掉,一周左右瘊子即可自动脱落。10、菜根御寒又祛病多食蔬菜根可使人身体强壮,从而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冬天吃蔬菜根不但能御寒,还可以祛病疗疾。茄根:取茄根、石榴皮适量,共研为细末。每次服用6克,每日服2~3次,可治久痢不止。芹菜根:取芹菜根60克,大枣10枚,水煎。吃枣喝汤,可预防动脉硬化。韭菜根:将韭菜根、叶捣烂取汁,以温开水冲服。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性肠炎、慢性便秘;取韭菜根适量,用红糖水煎服,可治白带多;韭菜根捣烂湿敷,有散瘀消肿、止痛止血之功效,可治跌打损伤。空心菜根:空心菜根克,水煎服,可治痢疾;空心菜根克,醋与水各毫升,同煎汤含漱,可治龋齿牙痛。菠菜根:取鲜菠菜根克,鸡内金15克,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疗糖尿病。葱根:取连根葱白20根,大米适量,同煮成粥,稍加一点醋,趁热服食(以发点汗最好),适用于外感头痛发热。11、容易晕血怎么办虽然大多数人晕血属于一种心理疾病,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临床上的确发现有两类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晕血。一是肝气郁结的人。因为肝气郁结的人容易患上郁证,所谓郁证,即是因情志不舒而引起精神抑郁、易怒、易哭等,严重者还可发展为精神病。这类人群容易受惊吓、胡思乱想,故有可能在看到血液的时候,就联想起一些不好的事情,以至于出现心情紧张、恐惧。二是气血不足的人。俗话说胆大的人说话“底气十足”,而那些胆小的人就是“气不足”了。一个气不足的人如果再加上血虚,那么不仅胆小,而且身体素质虚弱。也许其他人抽个两三百毫升血没有什么影响,可对于这类人来说,极有可能会因血压突然下降而晕倒。这两种体质的人可通过适当调理来改善症状。对于肝气郁结的人,首先要保持开朗的心情,平时多吃一些疏肝理气、降肝火、健脾益气的食物,如香蕉、芹菜、茼蒿、萝卜、柚子、西红柿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而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除了多食用一些补气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藕等之外,还要多吃些补血的食物,如乌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小豆等。邱全还建议,气血不足的女性可以多吃藕,熟藕由凉变温,有养胃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是一种非常好的食补佳品,尤其适合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表现为肌肤干燥、面色无华的人。特别是藕段间的藕节更是一味良药,不仅具有健脾开胃、养血、止血的作用,还能改善气色。12、感冒了,用盐水漱口冬天气候干冷,早晚温差大,我们机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细菌、病毒常乘虚入侵,感冒自然首当其冲。感冒和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果用盐水漱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病毒繁衍,在口鼻喉关键部位建立起一道健康屏障。每日可在早、晚及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盐水漱口时,盐水浓度应略高于生理盐水(0.9%的食盐水溶液)的浓度。在毫升的杯子中加入一平汤匙的盐,溶解后就可以漱口了。最好是在早晨和晚上刷牙之后,每次10毫升,含漱一分钟,若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预防感冒还要保持居室通风,居室应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有效预防感冒。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外出要穿好厚外套,戴帽子、围巾和手套,注意防寒保暖。13、食盐巧治疼痛坐骨神经痛:食用细盐1斤,炒热后加艾叶1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1日1次,连用5~10天。(盐可反复使用)。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1日1次,连用1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14、流鼻血生活验方流鼻血生活验方:白茅根30克,芦根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0~毫升,浸泡40分钟,然后开火煎煮30分钟,滤取药汁即成。流鼻血生活验方:白茅根30克,芦根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0~毫升,浸泡40分钟,然后开火煎煮30分钟,滤取药汁即成。代茶饮用,早晚2次空腹服用,此方适用于治疗肺热火盛之流鼻血流鼻血生活验方。15、木瓜善治头痛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具有舒经活络,平肝和胃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其对高血压、高血脂、消化系统癌变等均有防治作用。近年来,笔者用其为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满意。基本方:木瓜10~15克,川芎10~15克,丹参10克,甘草6克,大枣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加减:肝阳上亢型加钩藤15克,黄芩10克;肾虚型加山茱萸10克,杜仲15克;血虚型加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痰浊型加茯苓20克,半夏10克;瘀血型加赤芍15克,红花10克;气郁型加柴胡15克,郁金15克;气虚型加黄芪20克,白术15克。方解:据药理学载,木瓜含有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在处方中加甘草、大枣,一是缓冲其毒性,二是调和药味,制其味酸,令口感好些。笔者临证时,常遇到头痛患者,迁延不愈,经头颅CT、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未见异常。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多虚、多瘀、多郁,《类证治裁·疼痛》载“若六淫外侵,精华内痹,郁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木瓜入肝经,起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散瘀解痉等功效,是治疗头痛之良药。16、美容养颜常喝羹汤燕窝蜜枣汤:红糖适量,将燕窝用清水泡开,除去杂质,然后与蜜枣(去核)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蜜枣烂熟,再入红糖调味食用。此方有养颜和祛皱纹之功效,使肤色光泽滋润。银耳枸杞羹:银耳15克,枸杞子25克。将银耳、枸杞子同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文火煎成浓汁后,加入蜂蜜,再煎5分钟即可服用。隔日1次,温开水对服。此方有滋阴补肾、益气和血、润肌肤、好颜色之功效。姜枣茶:生姜克,大枣克,盐20克,甘草30克,丁香、沉香各30克。将上药共捣成粗末和匀,每天晨取10~15克,沸水泡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此方长期服用可使容颜红润,肌肤光滑。美容羹:新鲜成熟的木瓜、鲜牛奶各适量。将木瓜切细,加水适量,与砂糖一同煮至木瓜烂熟,再将鲜牛奶对入煮沸,即可服用。此方有美容护肤、乌发之功效,常饮可使皮肤光洁、柔嫩、细腻、皱纹减少、面色红润。三味美颜汁:将藕、胡萝卜、苹果切成小块,一同放入果汁机内绞成汁,再用少许蜂蜜调味饮用。藕含有大量的磷、钾及多种维生素,胡萝卜、苹果所含的果酸、胡萝卜素可使皮肤得以营养,使之光泽、细腻、柔嫩。银耳红枣羹:银耳25克,红枣15克,陈皮6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先将红枣去核与银耳同煮30分钟,然后放陈皮再煮10分钟,加冰糖,打入鸡蛋,拌匀即可食用。此方有养颜美肤、祛皱纹、消色斑之功效,常服可使皮肤白嫩、细腻、富有弹性。山楂赤豆汤:山楂15克,金银花5克,赤小豆克,冰糖克。先将山楂、金银花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滤去渣质,入赤小豆同煮至烂熟,放少量冰糖调味食用。此方块字味道酸甜,是开胃、健脾、清热、养颜、美容之常饮佳品。17、八招摆脱身体小毛病生活中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在时不时地侵袭人们的健康,你想尽快摆脱身体小毛病吗?告诉你8大妙招,简便又实用。吹大拇指——缓解紧张控制心率的交感神经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吹吹大拇指可以平缓心跳,消除紧张感。单指按上颚——止鼻血鼻子出血时,比“冷水拍额头”更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是:单指用棉球用力按压口腔上颚凹陷处。大多数鼻血出血点都位于隔膜前段,因此按压口腔上颚可迅速止血。性幻想——缓内急很想小便,却找不到厕所该怎么办?专家表示,性幻想有助于转移大脑注意力,可临时缓解内急。揉耳朵——治喉咙痒身上某个地方痒了,抓抓挠挠就能解决。可喉咙痒怎么办?刺激耳朵神经,可使喉咙肌肉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喉咙痒时可揉揉耳朵。舌抵上颚,指压眉间——治鼻塞用舌头抵压上颚,然后用一根手指按压眉间,这个动作会让鼻子犁骨前后活动,缓解鼻塞。20秒后鼻子就会通气。冰块揉虎口——止牙痛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用冰块揉虎口,可大大减轻牙痛。其原理是,虎口区神经活动可刺激大脑疼痛区域,阻断面部和手部疼痛信号。晃晃脑袋——消除手臂麻木久坐或姿势不当都会导致手臂麻木,这与颈部神经受到压迫关系极大,左右晃动头部,消除颈部肌肉压力,可立刻消除麻木感。18、中药补维生素是完美选择说起补充维生素,绝大多数人会想到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药片。其实,补充维生素也可服用中药。它们不但来源丰富,而且不良反应少,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祛除疾病的作用,堪称完美选择。补充维生素D→鸡子黄、牛黄中药鸡子黄、牛黄等富含维生素D。据报道,用阿胶鸡子黄汤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小儿软骨病有较好疗效。特别推荐:鸡子黄具体方法:取百合15枚,鸡蛋2个,白糖或冰糖适量。将百合洗净,加水3碗煮至2碗;鸡蛋去蛋清,把蛋黄搅烂,倒入百合汤内搅匀,煮沸,加白糖或冰糖调味即可,一日内分2次服完。补充维生素C→罗汉果、马齿苋中药罗汉果、马齿苋、芡实等富含维生素C,可帮助铁的吸收,与铁剂合用可用于补血。特别推荐:罗汉果具体方法:为了尽可能地不破坏维生素C,建议采取泡茶法饮用,在罗汉果两头,用干净的锥子各钻一个小洞,将其放入茶杯内,开水冲泡代茶饮,一般可冲泡4~5次。如果能够挑选到圆形色褐、个大质坚、摇之不响的优质果,冲泡次数可增加至6~7次。补充维生素E→胡桃仁、续断中药续断、胡桃仁(核桃仁)等富含维生素E。据历代文献记载,古代治疗不孕症多选用续断,如张锡纯所创“寿胎丸”即以此为主药,具有补肝肾、固冲任的作用,主要与其含有维生素E有关。清宫御医把菟丝子、胡桃仁、黑芝麻等视为驻颜美容要药,因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故能润肤、抗衰老。特别推荐:胡桃仁具体方法:胡桃仁生食、熟食、做药膳粥、煎汤等均可。有不少人喜欢将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剥掉再吃,殊不知这样会损失掉一部分营养,建议食用时不要剥掉这层薄皮。补充维生素A→覆盆子、白术中药白术、苍术、熟地、生地、枸杞、桑叶、玉竹、青蒿、通草、蔓荆子、覆盆子、山萸肉、蚕砂、夜明砂、五加皮等富含维生素A,常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所致的眼部疾病和小儿发育不良等。特别推荐:覆盆子具体方法:新鲜的覆盆子洗净后可直接吃,也可做成果酱食用。干覆盆子则可以做菜:取覆盆子适量,将其洗净,加入黄酒适量湿润;牛肉克,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砂锅内,加入黄酒、酱油焖炒,放入覆盆子和茴香等调料,加水适量进行焖煮,慢炖约1个小时后即可,佐餐食。补充维生素B1→杏仁、车前子中药车前子、大豆、防风、杏仁、槟榔等富含维生素B1,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用这类中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B1所致的脚气病。特别推荐:杏仁具体方法:将杏仁洗净后研成泥状;大米淘洗干净,两味相和,加水适量煮开后,改用文火煮烂即成。由于杏仁含有毒物质氢氰酸,过量服用可致中毒。所以,食用前须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并加热煮沸。需要注意的是,产妇、幼儿、湿热体质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杏仁及其制品。补充维生素P→槐花、连翘中药槐花、连翘等富含维生素P。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中加入上述两药,可起到保护毛细血管和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特别推荐:槐花具体方法:槐花可水煎代茶饮,或与其他中药同用(①取槐花1份,嫩桑叶2份,菊花3份,开水冲泡代茶饮;②将槐花与鲜马齿苋、粳米、红糖等熬粥喝)。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过敏体质者慎用。 补充维生素K→雪兰花、芸香草中药雪兰花、芸香草等富含维生素K。特别推荐:芸香草具体方法:芸香草开水冲泡代茶喝。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芸香草有同名异物现象,这里所指的是禾本科、叶子为韭菜型、别名为诸葛草的芸香草。19、解酒妙方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做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能解乙醇,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食醋解酒食醋1小杯(20~25毫升),徐徐服下。吃食醋与白糖浸沾过的萝卜丝。吃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大白菜心。豆腐解酒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做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能解乙醇,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酸枣葛花解酒酸枣、葛花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绿豆、红小豆、黑豆解酒3种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生蛋清、鲜牛奶、霜柿饼解酒将3者煎汤服,可消渴、清热、解酒。芹菜解酒芹菜榨汁服下,可除酒后头痛、脑涨和颜面潮红。生姜解酒酒醉后有恶心、呕吐者,可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中,有止吐作用。荸荠解酒取荸荠10个,洗净捣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白萝卜解酒白萝卜1千克,捣成泥取汁,一次服下。也可用白萝卜汁中加红塘适量饮服。也可直接吃生萝卜。生梨解酒吃梨或榨梨汁饮服。对酩酊大醉者,食后仍无效果,医院解救。20、喝淡盐水防腿抽筋有的老人夜里会因突如其来的腿部抽筋而惊醒。睡觉时腿抽筋,可能是因为体内电解质失调、缺钙、水分流失太多引起,同时还可能与一些内科疾病(如甲减)或药物副作用(服用某些降压药及降血脂药)以及神经方面的病变相关。因此,可在睡前喝一杯稀释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同时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如果是因为电解质失调、缺钙、神经刺激等引起的抽筋,往往不会只发生在腿脚上,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而且还会反复发作。21、家庭解酒方精选取鲜橘皮25克,洗净,加水毫升,煎后加少许精盐服。新春佳节合家团聚,走亲访友,免不了要喝上几杯美酒,增添节日乐趣,然而喝醉了怎么办?下面介绍一些解酒方法,供选用。1.取生白萝卜克,洗净榨汁,代茶频饮,每日1次。2.取陈醋60克,红糖25克,生姜片5克,水煎服。3.取酸枣、葛根各15克,水煎服。4.取鲜橘皮25克,洗净,加水毫升,煎后加少许精盐服。5.取绿豆克,水煎服,或将绿豆捣碎,开水冲服。6.取松花蛋(皮蛋)2~3个,剥皮后蘸醋食用。7.泽泻15克,猪苓、茯苓、白术各9克,桂枝6克。水煎服,每日1剂。22、日常解酒小验方取葛花10~15克,煎服;若预防酒醉,可煎汤代茶。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摇,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葛花解酒醉,烦渴取本品10~15克,煎服;若预防酒醉,可煎汤代茶。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摇,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以葛花解酲汤(《兰室秘藏》)治之。木香1.5克,人参4.5克,猪苓4.5克,茯苓4.5克,橘皮4.5克,白术6克,干姜6克,神曲6克,泽泻6克,青皮9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葛花15克。煎服。葛花系葛藤的花,始载于《名医别录》。其性凉味甘,入脾、胃经,能解酒止渴。白豆蔻解酒毒用量3~10克,不宜久煎,常与砂仁、厚朴、陈皮等药同用。白豆蔻始载于《本草拾遗》其性温,味辛,入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治湿阻气滞、胸闷腹胀、胃寒腹痛、宿食不消、呃逆、呕吐等证,《本草纲目》有解酒毒的记载。高良姜解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15克,煎服。若寒甚,可与法半夏、生姜、香附同用。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大明本草》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淡竹叶解酒热烦渴,小便不利可用本品30~50克,煎服;或与菊花、薄荷同煎,当茶饮可预防酒醉。淡竹叶始载于《本草纲目》。其性寒味甘淡,入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的作用,可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等证。丁香解饮酒所致呕吐、身寒等症可单用,或与人参、生姜、法夏、柿蒂配用。预防酒精中毒,可用本品3~5克,泡茶饮。丁香始载于《药性本草》,性温味辛,入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胃寒所致呕吐、呃逆及肾虚阳痿等证。《大明本草》有治冷气、杀酒毒的记载。芦根解酒热烦渴、呕秽可用本品30~60克,煎服。或用芦根饮:芦根15克,竹茹9克,粳米50克,生姜5片,水煎,当茶饮。芦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等证。《新修本草》谓其能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等证。23、清暑化湿验方生黄芪9克,香薷9克,莲子12克(去心),金银花9克,滑石9克,竹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素体虚弱,感受暑湿,头痛无汗身热,口渴困倦,心烦,小便涩生黄芪9克,香薷9克,莲子12克(去心),金银花9克,滑石9克,竹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素体虚弱,感受暑湿,头痛无汗身热,口渴困倦,心烦,小便涩。此为贵州名医石玉书的经验方。本方仿《脾胃论》清暑益气汤意并《伤寒标本》六一散法。方中香薷逐暑邪达表而解;莲子实脾而水湿输布;金银花、竹叶清暑解毒;六一散清利湿热,皆因黄芪微温补益之性,俾脾肺元气充沛,诸药之力方得充分发挥。24、护齿小偏方野菊花、蒲公英、藿香、薄荷叶具有清热解毒、清凉泻火的功效;杜仲具有强健筋骨的作用;白矾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外加青盐则可稳固牙齿,改善牙齿松动的作用。中医药在对牙齿保护方面一直有悠久的历史。经多方资料查证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已经在用牙粉,如宋《御药院方》记载的陈希夷牙粉,有位碧虚先生常用此药,年至八十以上,面若童子,頿鬓皆黑,齿落重生。就连毛主席他的一生也都是在用牙粉刷牙,若去他的家乡参观,一定会看到在韶山毛泽东故居的厨房墙壁上,有一个用来装牙粉的竹筒。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牙粉对牙龈出血、牙周炎、口臭、牙齿怕冷怕热、氟斑牙等一些日常常见的牙齿或口腔的问题,效果非常不错。当然,普通居民也可以自己在家自制牙粉,具体制作方法如下:自制材料:野菊花、蒲公英、藿香、薄荷叶、杜仲、白矾、青盐适量。牙粉原理:野菊花、蒲公英、藿香、薄荷叶具有清热解毒、清凉泻火的功效;杜仲具有强健筋骨的作用;白矾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外加青盐则可稳固牙齿,改善牙齿松动的作用。制作方法:将所有的中草药一起研磨成粉,混匀即可。使用方法:刷牙时,干牙刷直接沾牙粉,然后轻轻将牙粉涂擦到牙齿表面,尽量让牙粉渗透到牙齿缝隙中,让牙缝略有塞满感为佳。涂满牙齿后,等到1~3分钟,充分保证牙粉保养牙齿的时间,然后漱口,用牙刷轻轻刷掉牙粉即可。25、蚊子叮咬去痒妙方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这时可用碱性物质进行缓解,在家庭中可用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来止痒。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蚊虫的叮咬使人难以入眠,而且还会传播疾病。以下这些蚊子咬后去痒妙方也许会帮到你。1.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这时可用碱性物质进行缓解,在家庭中可用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来止痒。2.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3.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能消肿止痒。4.万金油和盐的涂抹,可让局部麻醉并舒缓神经,减轻痒的感觉。5.将阿司匹林药片磨碎和水涂抹在伤口上,也有消炎消肿功效。6.如果对蚊子叮咬较敏感的人,不妨在外出前,吃一粒抗组胺药物。26、呃逆偏方三则韭菜籽炒黄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生山楂5~10个,用水煮熟,用时细嚼慢咽,将核吐出,并饮少量温开水。一般服3~5次即可。偏方一:五味子5粒,放口中慢慢咀嚼,3分钟即可。偏方二:韭菜籽炒黄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偏方三:生山楂5~10个,用水煮熟,用时细嚼慢咽,将核吐出,并饮少量温开水。一般服3~5次即可。27、驱蚊偏方简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后倒入敞开的小瓶。每个独立房间放置一瓶,房间面积大可放置两瓶。本方具有芳香驱蚊、清热祛暑之功。组成:青蒿15克,艾叶20克,香叶10克,野菊花10克,薄荷15克,石菖蒲10克。用法: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后倒入敞开的小瓶。每个独立房间放置一瓶,房间面积大可放置两瓶。本方具有芳香驱蚊、清热祛暑之功。并可有效预防炎炎夏季引起的心情烦躁、胃纳不佳、食欲不振等症状。28、失眠治疗偏方偏方一、吴茱茰50克,米醋(白醋)适量煎汁后,混入温水,再加入适量米醋,倒入蒸汽足浴盆(以木桶为佳),浸泡30分钟,每日1次,完成后即睡,7天为1个疗程。偏方二、夜交藤克,煎水去渣后,混入温水,倒入蒸汽足浴盆(以木桶为佳),浸泡30分钟,每日1次,完成后即睡,7天为1个疗程。29、夏季防蚊虫叮咬偏方验方1:黄柏20克,薏苡仁3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0克,土茯苓15克,布包煎,待冷涂搽皮肤。本方适用于被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疮疡等,每日1剂验方2:白花蛇舌草20克,鲜槐树叶10克,金银花15克,水煎待冷,涂搽皮肤,防蚊虫叮咬,每2日1剂。验方3:鲜千里光藤叶20克,透骨草10克,紫花地丁草10克,水煎待冷,涂搽皮肤,防治蚊虫叮咬,每2日1剂。验方4:苦参10克,百部15克,苦楝皮10克,大蒜10克,花椒3克,水煎待冷,涂搽皮肤。本方适用于因蚊虫叮咬导致的奇痒,每日1剂。30、鼻衄治疗偏方方中黄芩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尤善清上焦肺经之火。李时珍汇集了前人经验,提出了黄芩特长,说它擅治诸失血,历代医家著作中也多见论述。方药:黄芩10克,丹皮6克,生白芍10克,炒白茅根30克,藕节10克。功效: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主治:鼻衄(血热型)。用法:凉水浸泡1小时后,水煎,两次取汁约毫升,分两次温服。说明:鼻衄原因虽多,但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不离火热之邪为患,无论实火还是虚火,均可损伤经脉血络导致衄血,临床主要以肺、肝、胃火最为常见,如《外科正宗》卷四有云:“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此之谓也。《济生方》言:“肺主乎气,血藏于肝……随气上逆,故为鼻衄。”方中黄芩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尤善清上焦肺经之火。李时珍汇集了前人经验,提出了黄芩特长,说它擅治诸失血,历代医家著作中也多见论述。《本草经》中说它能“下血闭”,是指黄芩又有消除瘀血之功效。白芍苦酸微寒,酸能养血敛肝,苦能下火降肺气。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谓白芍能“泻肝火、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敛逆气……治鼻衄”。丹皮善清血热而又活血,使血热清而不妄行,血流畅而不瘀,虚热实热均能清,与白芍相配,并调气血,对肝经郁热重之出血尤为适宜,合用和血行血,敛而不滞,凉而不遏,合古人之所谓“能止血者,瘀去而新血自安之意”。白茅根凉血止血,宣肺利尿而不伤阴,对肺火上升迫血妄行之鼻衄疗效很好,再配藕节收敛止血,全方清热养阴,凉血止血,虚实病症均可使用,或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运用。31、治疗打嗝验方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一、屏气法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二、喝水弯腰法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目的。三、惊吓法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有时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大脑皮层传到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对儿童、高血压、以及病人应慎用。32、甲癣小验方取土槿皮、蛇床子、苦参各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取汁,药液温度以30℃为宜,每日1次,每剂药用2日。用2%碘酊棉球消毒患甲,用3%双氧水3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中药汁浸泡15分钟,然后用硝酸益康唑乳膏涂患甲,纱布包裹1日。1个月为1疗程。甲癣,俗称“灰指甲”,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顽固难治。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癣患者百余例,效果显著,患者不妨一试。取土槿皮、蛇床子、苦参各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取汁,药液温度以30℃为宜,每日1次,每剂药用2日。用2%碘酊棉球消毒患甲,用3%双氧水3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中药汁浸泡15分钟,然后用硝酸益康唑乳膏涂患甲,纱布包裹1日。1个月为1疗程。33、失眠秘方几则灯心草或酸枣仁30克,水煎服。治疗老年心血亏虚,心烦夜不安卧的失眠。半夏15克,粳米50克煮粥。治久病不眠者。每剂煮取粥毫升,分3次服完,可连服3日。1、灯心草或酸枣仁30克,水煎服。治疗老年心血亏虚,心烦夜不安卧的失眠。2、糯米克,莲子心30克,洗净熬粥。每晚睡前服用热粥1碗,连续服用10日。对失眠盗汗有效。3、半夏15克,粳米50克煮粥。治久病不眠者。每剂煮取粥毫升,分3次服完,可连服3日。34、花粉过敏喝点蜂蜜由于蜂蜜中含有一些花粉粒,经常喝的人就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抵抗能力。蜂蜜里面还含有微量蜂毒,具有抗过敏、抗辐射、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蜂蜜的食用量以每日一小汤匙为宜,可直接冲水喝或涂在面包上,最好不要高温加热,对蜂蜜过敏和一岁以下小儿最好不要喝。35、耳朵嗡嗡响白醋水泡脚能缓解耳朵里总有“嗡嗡声”,令人烦躁失眠。怎么办?别着急,伸出你的双手,几招简单的按摩手法和沐足,就可帮你缓解耳鸣早入梦。简易按摩按耳膜用手指按压耳屏,一按一放,每侧各按压15~30次,每天3次。揉耳轮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摩两侧耳轮,每次做15分钟左右。鸣天鼓调整好呼吸,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闻及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中药泡脚睡前用中药牛膝﹑当归﹑磁石等煎水泡脚,也可以用热水加白醋泡脚,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为宜。将煎好的中药(0毫升)加热至70℃,倒入盆中,把脚搁置在脚盆边熏,要注意防烫伤。待药液温度降至38℃~42℃左右时,把双脚伸进盆中,双脚来回搓洗,不断按摩双足底的涌泉穴,直至感到穴位酸胀为止,然后擦干药液。广东读者汤智娟中医认为,耳部气血不通、经脉阻塞是耳鸣的主要原因。耳鸣患者的自我按摩、按压刺激耳穴,具有疏通耳部经脉、运行气血的作用,同时还有防病保健的功能。中药泡脚有活血、通络、安神、改善患者睡眠、缓解耳鸣的功效。饮食上可用丹参、川芎、田七等作为药膳,如田七煲鸡或以丹参、田七磨成粉冲服等。此外,患者还要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以防影响血液运行,加重耳鸣病情。36、自制驱寒除湿中药包冬季,很多人都会感觉脖子周围酸胀、发冷、疼痛,用自制的中药包热敷后,能疏通经络、驱寒除湿,可在按摩前,平时看电视、用电脑时使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具体方法是:艾叶、石菖蒲、生姜各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茴香15克,盐10克,混合在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缝好,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专家点评:艾叶能散寒止痛;石菖蒲可活血、散风、祛湿;生姜能发汗解表;木瓜能祛湿;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独活能抗炎镇痛;茴香能芳香开窍;盐能消肿止痛,诸药配合在一起共奏疏通经络、驱寒除湿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挥发性较强,所以使用5次左右,就需要换药。中医认为个体有异,应辨证施治。本版诸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诊疗。如应用,务必参考医生意见。37、中暑验方9则五味子用酒浸泡3天,每次食5粒,每日2~3次。本方用于预防中暑。1.芦根15克,石膏20克,知母、竹叶、麦冬各15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日3次。本方适用于中暑发高热、口渴、烦躁不安者。2、藿香叶、香薷叶各10克,薄荷叶5克,苍术10克,姜半夏10克,白芷10克。水煎,日一剂。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本方具有清热解暑、健脾醒脑之功效。3.滑石30克,甘草10克,冰片1克,木香、降香、厚朴(姜制)各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日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本方用于中暑发热、胸闷不适者。4.干姜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皂荚0.5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片0.5克溶化后,徐徐灌服。本方适用于中暑昏倒患者。5.生姜汁、韭菜汁各25毫升,大蒜汁15毫升,灌服。本方用于中暑神昏者。6.绿豆60克,乌梅、五味子各50克,白糖适量。水煎去渣代茶饮。本方具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之功。7.藿香、薄荷、苏叶各50克,甘草30克,菊花15克,桔梗15克,枳壳20克。将上药混匀研细末,制成水丸,分早、中、晚各服6克。本方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呕吐、胃不舒等症状。8.五味子用酒浸泡3天,每次食5粒,每日2~3次。本方用于预防中暑。9.半夏10克,竹茹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砂仁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本方主治暑热呕吐。(放到圈子里,需要的朋友会受益匪浅)穿越君
上一篇文章: 鼻炎一个特色管用的方子,通鼻窍止鼻涕,赶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传承弘扬中医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f/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