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糖尿病,百年治疗史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06/4619541.html
上一篇文章: 提醒大家如果你的孩子常吃这几类食物,恭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全球11个成年人中有1个患有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年报告显示,全球约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另有3.18亿成年人属于高危人群。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1.1亿,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显然是21世纪全球也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最危急的健康问题之一。
千年糖尿病
年,古埃及学家埃伯斯发现了一本写在纸莎草上的古埃及医书,书中记载了公元前年一种叫做“多尿”的疾病,患者的病征之一是饮水量与尿量不成比例,饮的多,尿出的更多。而这恰恰就是糖尿病人最典型的症状。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糖尿病文字资料。在古代中国,最迟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描述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隋代的《古今录验方》中也记载了“小便至甜”的观察。甚至药王孙思邈在唐代已经第一次提出糖尿病的运动和饮食疗法,建议少吃面食,多运动,这几乎和当下医生们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建议不谋而合。公元16世纪,欧洲开始记载这种疾病的两个特点,“多尿”和“甜尿”。此后瑞士医生VonHoheouheim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水分蒸发后会含有一种异常的白色粉末物质,但是并没有发现这种物质就是糖。直到三个世纪之后,人们终于发现白色粉末的成分,并为它起了一个诱人的名字葡萄糖。目前我们对这种疾病的认知已经比古人更加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一百年前,糖尿病还是一种绝症,跟现在的肿瘤一样可怕,人们对它束手无策,只能用残忍又无用的饥饿疗法。一百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和发明了一系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我们已不再谈“糖”色变。那么,糖尿病药物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能治愈糖尿病吗?百年治疗史年,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首次从狗胰腺中提取了胰岛素,并证实了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从那以后,糖尿病彻底告别无药可救,迎来全新时代。该发现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HansChristianHagedorn医生发现鱼精蛋白可以延缓胰岛素的作用,起到长效化作用,这种鱼精蛋白胰岛素于年上市,并与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NeutralProtaminHagedorn,简称NPH。时至今日,预混胰岛素仍然占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二,其中长效部分即鱼精蛋白胰岛素。20世纪40年,弗雷德里克·桑格测定了牛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并因此获得年的诺尔贝化学奖。年,中国集结了多家科研单位,通力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邮票(图片源于年中国邮政发型的邮票)年,基因泰克的科学家宣布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人胰岛素,开启了基因工程药物的新篇章。年,礼来获得基因泰克授权的人胰岛素获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基因工程药物。从此,使用超过60年的动物提取胰岛素逐步退出市场。胰岛素见证了生物学、医学领域的无数传奇,除了治疗糖尿病人这一临床价值,也见证了蛋白质测序、基因工程药物等的发端。胰岛素不是万能的科学家后来发现,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是万能的!它对胰岛素不能正常分泌的1型糖尿病很有效,而1型糖尿病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约10%,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约90%的糖尿病患者受到2型糖尿病的困扰,多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患者还在正常分泌胰岛素,但负责接收和释放葡萄糖的外周组织,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却出问题了,失去了对胰岛素的响应。2型糖尿病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少数病史较长的患者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现代人超重和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是造成2型糖尿病发病高的原因。于是,各类对抗2型糖尿病的明星药物一代又一代先后登场,而且功能各异,但目标都是降血糖。二甲双胍——有毒牧草引发的伟大发明二甲双胍诞生于年,与胰岛素的发现几乎是同时代的,命运却完全不同。二甲双胍源于山羊豆,山羊豆早期被当成牧草种植,后发现会引起山羊的低血糖。科学家发现从中提取出的山羊豆碱有降糖作用,化学家进行了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系列胍类衍生物,包括“二甲双胍”。山羊豆后来,二甲双胍却实现了“药生”的逆袭:二甲双胍在一项长达30年(开始)的糖尿病临床研究中被首次证实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又因其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反而历久弥新,散发出耀眼的光彩,成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用药,荣登老大哥宝座。同阿司匹林的老树开新芽一样,二甲双胍被逐渐发现很多新的功效,包括预防癌症、衰老和老年痴呆等作用,但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确证。大哥“二甲双胍”诞生之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兄弟们一个接一个“诞生”,也诞生了不通过胰岛素途径直接降低血糖的“堂兄弟们”。它们各自有擅长的“武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发挥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优缺点及用药注意。1、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肌肉糖原合成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降糖效果好,尤其降空腹血糖效果好,且单独使用不发生低血糖,可降低体重,有心血管的获益;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一线)用药。胃肠道反应多见。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2、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抑制糖苷键水解,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不引起低血糖,有降体重作用,尤其适用于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是当前MD诊治指南中推荐使用的一线药,也是我国唯一获得葡萄糖耐量受损适应证的药物。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禁用于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患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肾损的患者,18岁以下患者及孕妇不应使用。3、磺酰脲类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用此类药的前提是患者有一定的胰岛功能。降糖效果好。主要用于有一定β细胞功能、无磺脲类药物使用禁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选,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方案首选。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及体重增加。肝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但格列喹酮例外。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比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而短效制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因为作用时间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较小。磺酰脲类药物可以联合其他任何类型的不同降糖机制的降糖药,但注意不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胰岛素促泌剂。4、格列奈类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时间快,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药,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及进餐不规律的患者。因为此类药物仅在进餐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避免了空腹期间对胰岛β细胞的不必要的刺激,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也不易引起体重增加。作用时间短暂,对空腹血糖控制欠佳。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尚保留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格列奈类药物中的瑞格列奈,因为其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过胆汁排泄,仅有少量经由肾脏排泄。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腹型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明显者效果好,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起效较慢,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3级以上禁用),老年妇女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因可引起水钠潴留,可导致体重稍增(与胰岛素联用更明显)等。不做一线用药,建议在其他类药物效果均不佳时再使用。心衰、肺水肿患者忌用。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6、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降低肠促胰素(GLP-1)的失活,增加GLP-1在血液中的浓度,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血糖。一般不发生低血糖,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高。普遍价格较高。有头痛、头晕、鼻咽炎、咳嗽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注意有严重超敏反应发生的可能。心衰患者避免选择沙格列汀。7、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度拉糖肽等。激动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能较好的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用于二甲双胍类和磺脲类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但多数患者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能够逐渐适应。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不推荐使用;若怀疑发生胰腺炎,应该立即停用。8、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抑制SGLT-2活性,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出来降血糖。低血糖发生风险低,有降体重、降血压、降尿酸作用;同时有肾脏、心血管保护作用。个别患者用该类药物后易发生泌尿生殖系感染。可增加尿路及生殖道感染风险,患者应适量增加饮水,并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尿路感染和生殖道感染,需及时对症治疗。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建议在开始本品治疗之前纠正这种情况。9、中成药消渴丸、消糖灵片、消渴降糖胶囊、降糖胶囊、十味降糖胶囊和糖维胶囊等。滋阴清热,补肾益精。利用中西药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降糖效果不明确。有的中成药复方制剂含有西药化学成分格列苯脲,比如消渴丸,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从目前我们对糖尿病的了解,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其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可以造成心、脑、眼、肾、皮肤、等等多器官的损害,是目前已知的疾病中并发症产生最多的一种。而且这些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摄入过量的卡路里和脂肪时,身体就会产生不良的血糖升高,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高。通过选择健康的食物和改变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血糖在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减肥也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提供更多的健康益处。推荐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调节人体消化的方式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如蔬菜、坚果、豆类(豆类、豌豆和小扁豆)、全麦面粉和麦麸。健康的鱼类:如鳕鱼、金枪鱼和比目鱼的总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低于肉类和家禽。鲑鱼、鲭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青鱼等鱼类富含ω-3脂肪酸,通过降低称为甘油三酯的血脂来促进心脏健康。“好”的脂肪:含有单元不饱和脂肪和多元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包括鳄梨、杏仁、山核桃、核桃、橄榄、菜籽油、橄榄油和花生油。控制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二者并存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进一步增高。积极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较低的血压目标值可能对卒中高风险患者有益。研究在继续现有药物降糖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做到控制糖尿病,但仍然无法治愈和逆转糖尿病。当历史指针走到年,糖尿病的创新仍在路上,比如:一周一次的胰岛素,口服胰岛素,利用干细胞技术、仿生胰岛移植和基因治疗技术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和再生等等,我们仍将见证更多传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最终彻底治愈糖尿病不是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f/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