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警惕一例长期使用滴鼻液导致的外源性
正确使用药物,
是治疗疾病的基础和关键
某患者多年前因肺炎住院,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好转,但此后咳嗽间断出现,少量白痰,无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近年来由于咳嗽逐渐加重,且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医院就诊。
多次行胸部CT提示考虑为间质性肺病,经支气管镜检查显示符合脂质性肺炎。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是因吸入植物性、动物性或矿物性油类所致。矿物油以液状石蜡最常见。用液状石蜡滴鼻剂,常流入肺脏下垂部;用液状石蜡作缓泻剂,误吸时可吸入两肺。
而追问病史,该患者患慢性鼻炎20余年,因鼻腔干燥,近十年来规律应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每日两次,喜平卧位滴药,后用力深吸。
结合上述病史,最终诊断为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嘱咐患者停滴鼻用药,三个月后,患者诉咳嗽症状较前减轻。
复方薄荷油
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常用于治疗干燥性和萎缩性鼻炎,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和樟脑,溶剂为液状石蜡(属于矿物油),可滋润鼻腔黏膜,收缩鼻黏膜血管,刺激鼻黏膜细胞再生和防止鼻出血。
该药物说明书建议用法如下:
头向后仰,亦可取仰卧位,肩下垫枕,使头下垂,将要滴入鼻内,每侧鼻孔1~2滴,维持2~3分钟,以防止滴鼻后药物从前鼻孔流出。
如此看来,长期在睡前卧位时使用,再加上患者的用力吸鼻动作,确实存在误吸并导致慢性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风险。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以预防为主。
最早的病例报道中,2例是用薄荷油治疗白喉和鼻咽炎时喷喉和喷鼻误吸所致。
有数据显示,因鼻部疾病主动长期吸入含油脂类滴鼻液所致者占18%,提示长期鼻吸脂类物质也是发生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h/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