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凸出下巴后缩,孩子ldquo变

孩子牙齿凸出、下巴后缩、眼距增宽等面貌“变丑”的“元凶”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每年冬季,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炎的患儿都会激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建瑞指出,腺样体肥大会造成面貌、性格改变甚至脏器受损等严重后果,当孩子出现鼻塞、轻微流鼻血、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呼噜娃”的危害不仅是变丑

李建瑞介绍,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刺激炎症反复发作,这两类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发病的严重程度都在增加。每年寒假的治疗高峰时期,患儿数量较平日增加近50%,其中3到7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

腺样体的位置在鼻子的正后方,虽然腺样体肥大是炎症,但是以增生为主,鼻咽炎每发炎一次,腺样体就增大一次。

李建瑞介绍,腺样体的位置与口腔相通,增生导致呼吸不畅,孩子就会张口呼吸来代偿,睡觉时打呼噜,也被称为“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大脑如果处于缺氧状态,心脏、肾脏、肝脏等脏器也会受损,孩子变得肥胖之外,牙齿变形、唇部突出、下颌后缩、眼距增宽,外表受到影响。同时,大脑缺氧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减退,分析、理解力下降,时间长了还会发生性格改变,例如好动、自制力差、比较幼稚不好沟通等。腺样体肥大还会引发鼻窦炎、分泌性(渗出性)中耳炎、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

此外,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还可能引发颅内、外并发症,例如耳朵周围的骨膜下脓肿、迷路炎,面瘫,脑膜炎等。腺样体肥大还会致使脓鼻涕向下流,刺激口咽部发炎,引起咳嗽,甚至气管炎、肺炎。

△图/视觉中国

治疗三大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

7岁后腺样体会逐渐萎缩,无需手术切除

李建瑞:腺样体的萎缩是一个漫长过程,在萎缩过程中肥大的腺样体却一直侵害着孩子的身体,等到孩子外表受到不可逆的改变、听力下降或者更严重的并发症,就为时已晚。

家长要比较利弊,做好平衡。同时,腺样体肥大严重的患儿可能不会按照生长发育的规律在7岁以后腺样体逐渐萎缩。医生会结合症状、体征,通过睡眠监测、内镜检查、腺样体占鼻咽部的比例等客观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决定是手术还是药物控制。

误区二

扁桃体是淋巴组织、免疫器官,切了免疫力会下降

李建瑞:对于扁桃体发炎,家长有个误区,宁愿一年输液打针好几次,也不愿意给孩子做手术。“两害相权取其轻”,扁桃体发炎后,就成为全身局部的病灶型扁桃体,已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这种情况就应该切除。

误区三

手术要全麻,时间长,出血多

李建瑞:传统手术局麻下的挤切、剥离的方法,孩子非常痛苦,有时还会对就医留下心理阴影。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的麻醉手段已经可以精确控制麻醉部位和时长。微创手术也已经非常成熟,例如运用近十年的低温等离子手术为全程可视化操作,真正的手术时间仅需十几分钟。低温等离子手术对孩子损伤小、几乎可以做到全程无出血。同时,孩子术后反应轻,腺样体切除的患儿术后无痛感,手术完就可以正常进食。从治疗时长来看,如果症状不太重,可以保守治疗,一般5到7天,症状会明显好转,如果需要手术只需要住院三天两晚,第一天准备,第二天手术,观察一晚,第三天白天即可出院。

鼻子不通气、反复发烧家长要留神

李建瑞表示,诱发腺样体肥大,除了孩子身体抵抗力等自身因素之外,与环境密切相关,当屋内外温差大时就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病菌容易累积到鼻咽部、口咽部,出现炎症。

因此,当孩子出现鼻子不通气、张口呼吸,轻微流鼻血、鼻子干、流鼻涕,听力下降,如看电视注意力不集中,喊名字不回应时(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就给家长敲响了“腺样体肥大”的警钟,应尽快就医不要耽误。

采写/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火星Lu

点击图片阅读

“20万耳蜗丢失”刷爆朋友圈,人工耳蜗体外部分丢了真要开颅吗?

同仁堂被曝回收过期蜜,蜂蜜过期了究竟还能吃吗?

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一定会癌变吗?专家说别太恐慌

一日一勺三七粉真能百病全消吗?专家:药不对症也不行!

本文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h/80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