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冬病夏治您准备好了吗
酷暑将至,三伏来临,又是冬病夏治好时节。“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特色疗法。《黄帝内经》里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夏季阳气旺盛,尤其是在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季易发性的疾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天人相应”、“治未病”和“肺合皮毛”等理论,结合了时间医学、中药、针灸、经络各方面的优势。如在全年最热的三伏天中,于经气最旺之大椎、肺俞、膏肓、天突等穴贴敷温阳祛寒之中药,通过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振奋阳气、祛除寒邪、祛除伏痰、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作用持久,安全无毒的特点。
为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冬病夏治”独特的疗效,医院在每年的三伏天开展冬病夏治。医院自年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以来,相继采用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灸、隔物灸法、拔罐、刮痧、中药热熨等疗法,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慕名前来的居民络绎不绝。
我院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选用一些温通经脉,温阳祛寒的药物,并经特殊泡制而成,药物敷贴时间短,并且吸收迅速。冬病夏治三伏贴特别适合那些气虚质、瘀血质、阳虚质的人群,医生会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根据患者基本情况,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的体质辩证选穴,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综合治疗效应。
目前,医院前来咨询预约“冬病夏治”的居民已经络绎不绝,市民朋友可以到门诊四楼针灸推拿科或其他科报名预约,通过医生面对面问诊,给出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虚寒、产后风寒等症。
4、儿科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鼻咽炎、小孩厌食,脾胃不足,体虚容易感冒过敏、反复腹痛、发育迟缓矮小者。
5、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风湿、风寒、虚寒引起的各种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
6、亚健康患者: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三伏贴禁忌症:
1.孕妇及低龄婴儿;
2.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孕妇、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4.皮肤高度过敏,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患者,疤痕体质;
5.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6.医生辨证为不宜帖敷者。
年“三伏”贴敷治疗时间:
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三伏贴3次。更可以在初伏前、末伏前加贴2次共贴5次,以加强帖敷效果。具体帖敷如下:
伏前贴:年7月6日(周一)—年7月15日(周三)
初伏贴:年7月16日(周四)—年7月25日(周六)
中伏贴:年7月27日(周一)—年8月4日(周二)
加强贴:年8月5日(周三)—年8月14日(周五)
末伏贴:年8月15日(周六)—年8月24日(周一)
贴敷时间:成人约在2~4小时之间,具体时间可因人而异。儿童皮肤薄嫩,敷贴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2小时即可。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3、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4、外用品忌入口,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肺结核、肺癌咳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患者也不宜用此疗法。
5、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病人皮肤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起疹、化脓,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烧伤软膏,严重者应到门诊就诊。
医院针灸推拿科穴位贴敷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三伏针灸、脐灸法(隔药饼灸)、拔罐、刮痧、中药热熨等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为避免拥堵敬请合理安排好时间前来冬病夏治。
往年帖敷现场:
医院自年开展该项目以来,至今已有67年的临床经验。医院针灸推拿科拥有主任、副主任、高年资中医师等多名专业医生,更容易对症下药,制定专属与你的”冬病夏治“方案。联系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h/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