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这7家搬迁的老味道你找不到的,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好味道总是被人们铭记,不管过了多久,那滋味还是一直在脑海里。吃到一样的菜品,但是味道却不如记忆中的那家店好吃,就忍不住和旁边的人感叹,“我和你说之前郑州XX那边,有一家专门做这个的店,贼好吃的,我天天去买。”但是下一句又忍不住叹息,“唉,可惜那家店后来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吃到。”这不前一段时间,就有网友留言给小微,“我好喜欢的那家店,不知道是搬走了,还是停业了,小微能帮我找找嘛。”小微今天便翻了翻之前的推送,给你们整理那些搬迁的美味,有没有你正在寻找的店铺?七夕米线旧址:关虎屯小街里新址:政七街林科路东北角我爱的这碗米线在郑州拥有无数粉丝,其中以姑娘们居多,跟它的渊源要追溯到还没拆迁的关虎屯,拥挤的关虎屯主街上,角落一个不大的地方沿街摆了几张小桌椅,没有店面只是个摊,食客却出奇的多,每每去都是排队。这家米线店随后搬迁到不远的政七街林科路上,环境一样的简陋,但好歹有了个店面,生意还是火的很,晚上店里仍是坐满了年轻人。只是原先6元一碗的米线,已经几连跳涨到了10元,但味道还是原来那般麻辣重口,即使每次去交代店员少放盐,还是味重。不过一直以来,他家的米线从不是追求原滋原味。汤上飘满了红红的油花,碗里的配料是不算丰富的老三样:豆腐皮、花生碎、海带丝,精华全部集中在汤里,俘获吃货也全是因为汤,汤底很醇厚,即使吃的是全素米线,味道也很足,而且香。他家的米线不是那种细软的,吃起来很有嚼头。姚记老婆羊肉汤旧址:老坟岗新址:新圃街与航海东路交叉口西南50米八一八烩面,和姚记老婆羊肉汤,是老坟岗当年的味道担当,开在新华书店对面的小巷(如果没记错的话),喝碗羊杂汤再去书店是固定的周末项目。零几年的时候,姚记老婆羊肉汤从老坟岗搬走了。一度因为再也喝不到最喜欢的羊肉汤而感到遗憾。前几年偶然一次路过客运总站的时候,发现找了许多年的羊肉汤,居然就在路边。开店到现在有20多年,来光顾的基本都是老顾客了,当年老坟岗的邻居们,现在也都在附近,搬远的时不时还会回来喝碗汤。记得小时候,门口收钱抓肉的是一个老奶奶,现在也都由儿女们接手了。喝羊肉汤第一口一定喝原味不加盐的,肉香全在汤里!咂咂舌头,鲜到掉牙!15元的羊杂简直不要肉太多,肚丝,肺片,羊肝,羊脸,吃着就是过瘾!一碗羊汤,少不了的是锅盔。硬硬的锅盔,掰小块泡汤里,配着羊汤能吃两块!这是老郑州的地道吃法!粗犷中又带着精细。黎记烩面旧址:大学路桃源路交叉口新址:大学路与康复前街交叉口向东米路南受无数老郑州追捧的黎记烩面从年开业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从康复前街到大学路,从简易棚到门店,经过四次搬迁,但生意火爆程度丝毫不受影响,黎记搬到哪,吃货们就追随到哪。如今由于修地铁,即将迎来第五次搬家,所以趁着搬家前再好好吃上一顿。来黎记必点的就是烩面了,地道的老式风味,三十多年口味从未改变。汤浓而不膻,面条有嚼劲,即便稍稍放一会儿也不会影面的口感。肉块藏在汤里,还有海带丝和Q弹的粉条,大口“呲溜”,得劲儿!黎记牢牢拴住食客的秘诀全凭真材实料,仅是熬汤每天就需要消耗八十斤羊骨、六十斤羊肉。这份红油豆腐丝是烩面的最佳cp,新鲜豆腐皮切细丝裹上香辣的红油,吃一次就会上瘾。爱吃辣的老食客都是夹两筷子红油豆腐丝放在烩面里调节口味,也不用额外放辣椒了。因为有好汤,口味自然不会差。羊肉肉质软烂,馍块吸足了浓汤,一碗吃下来十分满足,但相比烩面,还是逊色了一些。东东鲜芋圆旧址:二七光彩新址:二七大上海四楼这家芋圆店,从光彩搬到大上海,虽然不远,但是店面都比较隐蔽,所以不是老熟人带着还真是不怎么好找。之前就有一个姑娘,一直在老店吃,后来老板搬走了,愣是两年后在大上海逛街才找到。芋圆的颜色非常饱满,小微忍不住先舀了一口芋圆,Q弹爽口不沾牙,果然是研究两年的芋圆,芋头和糯米的比例掌握的恰到好处。小微最喜欢吃芋泥了,吃完一个芋泥球好想找老板再来一份,意犹未尽。酸奶加上芋圆不如芋圆搭配奶茶、炼奶来的好吃,但是里面的红豆、绿豆加上酸奶还是可以的。辣妹小吃旧址:老华联、金运大厦新址:金博大负一层店里的招牌,多少郑州人民心心念念的一碗粉,曾经店里最高记录一天可卖到0-碗,红薯粉爽滑,满满的红油加上海带与各种小料,吃起来绝不单一乏味。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麻中带辣、辣中带香。麻辣粉的最佳cp是肉夹馍,店里的肉夹馍和酸辣粉一样受欢迎,饼烤得酥脆,卤肉香糯,剁肉的师傅是店里的老师傅手法很是老练,加了青椒,缓解了肉的腥腻毕竟肉夹馍和青椒也是绝配。秘制卤汁卤出的豆腐串,吸收了丰富的汤汁,软软的,一口咬下去!爆汁儿!儿时最爱,如今再次吃到,超满足。馅饼很家常的味道,韭菜鸡蛋馅,饼皮焦香,吃多了略微有点油,6元一份的价格很实惠。泰隆面包房旧址:黄河路与政七街交汇西北角处新址:纬五路政七街向东米路南回忆一下,大概是10岁起开始吃的泰隆,这么算来也是风雨无阻的吃了二十年了。第一次见妈妈带回那种长长的蛋糕盒子,里面整齐的排着6块儿裱花奶油小方蛋糕,在那个没有见过鲜奶油和慕斯芝士的年纪,哪舍得吃,看看就开心的不行。泰隆面包也是西式面包房,从小到大我一直钟情的就是她的奶油面包。她所用的不是植物奶油,也不是鲜奶油,而是打发的脱水黄油,老式的叫法也叫白脱。这种打发黄油成型性一般,冷藏的话会很硬,需要放置到常温后再食用。一个圆圆又略有韧性的白面包,斜切开,加入适量的打发黄油,面包的表面又加上少许椰丝,十分朴实,但经典了二十多年。那种发酵风味和对面包软硬度的掌握,不是哪家面包店能轻易模仿的。适应市场和大众的口味得以生存是所有面包店的首要任务,面包店甚至不能像特色饭店那样可以靠老板任性得胜。泰隆经历了停业和搬迁之后,依然默默的守在黄河路,改了装修,换了出品,还好依然保留了品质和经典。那么,请漂亮的坚持下去,如初识般美好。川味小厨旧址:小赵寨新址:京广路保全街交叉口向北20迷路东“俺爸这生意做了十几年,厨子也当了十几年,他是川菜厨师,这馆子是他一手操持起来的。”一口郑州腔的大东是个货真价实的四川人,他爸爸胡大厨是90年代第一批来郑州的四川人,从厨房打下手干起,最后自己开了馆子,也拉了不少家乡人来郑州,现在郑州有名气的川菜馆很多厨师都是当年他带出来的。当然,最符合小微口味的菜还要算豆角茄子和爆炒猪大肠了,对,今天就跟“猪下水”杠上了······,任何一个和小微一样的姑娘家想必都会对猪大肠说NO,但到他家你一定要尝,完全颠覆小微对猪大肠的认知,肥腻、味儿重,这俩词在这里统统不存在。胡师傅说他家的猪大肠都是买来自己清洗,没有任何添加剂,干净卫生。端上来的时候蛮吃惊的,还没有吃过这么“挺阔”的茄子豆角,大东催着我们刚出锅赶紧吃,否则待会变蔫塌的很快。等到一口吃进去,简直棒呆,茄子裹上粉芡快速过油,锁住水分,说外焦里嫩豪不夸张,甜甜的口感很像是洒的糖粉,胡师傅说这是熬好的糖汁,茄子过完油后迅速进糖汁翻炒,配合外焦里嫩,口感不要太好!这是又一道让我圈粉的菜!姑娘们进店必点!辣子鸡也是他家的的招牌菜之一,同样是分量感人,满满的一盘鸡肉,(话说他家真的很良心,给的量都很足)肉质很嫩,但是对我这种重口味星人来讲,辣的不是太过瘾。一些喜爱的美食店铺消失了,有的是搬迁到别处,也好过老板不干了,那就再也没有机会尝到那一口。搬迁了的店铺或许有一天,和朋友一起逛街,然后冥冥之中的一个转身,“这不就是之前我最爱的那家店吗!”再品尝那味道,吃出来的不仅仅是美味,而且带着之前和美食交织的记忆,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by/10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