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的鼻烟壶
点
击
上
方
关
注
文
明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本是舶来品的鼻烟壶却让中国有了“鼻烟壶之乡”的美誉。其取材广泛,瓷质、玉质、水晶、金属等各式各样,不胜枚举。而其中使用最多,存量最大的当属玻璃鼻烟壶。它们或雅致优美,或醒目绚烂,不以质地取胜,但以做工见长。
”晶莹剔透的鼻烟壶
撰文/王昊
供图/北京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清代内画水晶玻璃鼻烟壶,通高8.7厘米,配珊瑚塞。
单色玻璃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又被称为“料”烟壶。这是因为清代初期北京不生产玻璃,而制作鼻烟壶所需的玻璃原料完全是从山东博山购进的,属于“来料加工”,所以当时称玻璃为“料”,以玻璃生产的鼻烟壶也就称为“料”烟壶了。
清康熙三十五年(年)宫廷设玻璃厂,即养心殿造办处玻璃作。其生产的玻璃称为“官料”。康熙时的官玻璃已经很精美,仿天然矿石或半宝石,颜色几乎可以乱真。乾隆时期玻璃的生产水平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也使玻璃的品种大增,有金星玻璃、花玻璃,还有仿雄黄、仿玛瑙、仿琥珀、仿翡翠和羊脂白玉等玻璃。
清末至民国初期内画鼻烟壶大师叶仲三作品,烟壶所绘图案用色鲜艳,人物表情自然,老人面容慈祥,童子动作调皮。
最简单的玻璃鼻烟壶为一色玻璃鼻烟壶,即用单一的某种颜色玻璃制成的鼻烟壶。虽为一色,但其色彩种类却极为丰富,有涅白、仿玉白、宝蓝等二十多种。一色鼻烟壶虽无华丽的装饰,但却以其纯正的色调、细腻的质感、端庄的造型而取胜,深得人们的喜爱。
搅胎玻璃鼻烟壶是指两种以上的玻璃相互缠绕而制成的鼻烟壶。此类鼻烟壶的形式极为丰富多彩,有以白、红、黑、绿搅成花束纹玻璃而制成烟壶,有的则以红、黑、蓝、黄搅成不规则的纹饰。这类烟壶的特点是:色彩丰富,变化多样,醒目而绚烂,纹饰自然而优美。
清代黄玻璃水波纹鼻烟壶,通高6.8厘米,扁瓶式,配粉色碧玺盖。
清代蓝色撒金玻璃鼻烟壶,通高7.3厘米,以蓝色玻璃为胎,撒入金粉,配天蓝色玻璃盖。
清代红玻璃菱纹鼻烟壶,通高6.5厘米,直颈,鼓腹。以暗红色玻璃为胎,呈半透明状,配粉碧玺盖。
清代金星玻璃鼻烟壶,通高10厘米,瓶形,长颈,扁腹,侧面呈棱形。通体棕色玻璃,表面光素无纹,内含繁密闪烁的金星。铜镀金子母口带合页盖,内有半圆形金星玻璃塞。
清代黄色玻璃浮雕鼻烟壶,刻有中国古代文物尊、壶等器形,精致婉约,通高7.5厘米。
清代蓝色玻璃鼻烟壶,通高6.8厘米,配玫瑰石英塞。
清代黑茶晶鼻烟壶,通高10厘米,配绿色玻璃塞。
清代白色玻璃套绿色鱼形鼻烟壶,通高6厘米,配象牙瓶口、绿色玻璃塞。
套玻璃鼻烟壶
套玻璃鼻烟壶是玻璃类鼻烟壶中的重要品种,是指用一种颜色的玻璃制胎,以其他颜色的玻璃在其表面作纹饰而制成的鼻烟壶,于清康熙时期由中国工匠所烧。其制作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后在外套的这层玻璃上雕琢花纹;另一种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玻璃棒直接在胎上推出花纹。
清代黄玻璃搅胎鼻烟壶,通高5.95厘米,罐形壶身,以黄、红两色玻璃搅胎而成,其黄色玻璃胎内搅片状红玻璃随意分布,亦有雄黄色料之感,两侧刻有兽面铺首纹饰。
套玻璃鼻烟壶的装饰图案多种多样,涵盖花卉、动物、戏曲故事、谐音吉祥图案、博古、祥瑞图案等各个传统纹饰门类,如梅花、骏马、蝈蝈的花卉动物类图案,携琴访友等故事类图案,以及云龙、八宝图案等等,其中谐音吉祥图案占的比例较大,反映了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在碾啄手法上,以隐起为主,而相伴随的则是细部的阴线刻,也有单纯的阴线图案。
清代玻璃蝈蝈纹鼻烟壶,质地仿玛瑙,用酱色玻璃制成,在酱色玻璃上套绿色玻璃,通高6.8厘米。
清代套五色玻璃鹤鹿同春图鼻烟壶,通高6.1厘米。在半透明玻璃上套红、黄、蓝、绿、紫五色玻璃。壶长颈、斜肩,矮圈足,上配粉色碧玺盖。
玻璃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在其诞生之初,就有“鬼斧神工”的美誉,现在被称为特种工艺美术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国际上誉其为“中国一绝”。
内画鼻烟壶是烟壶制作工艺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工艺美术品。它集选材、成型、书法、绘画等工艺艺术于一身,在有限的空间内,具无限的画意,可谓寸幅现千里,以小见大。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清末至民国初内画鼻烟壶大师叶仲三作品,竹林七贤图鼻烟壶。
内画艺术和书画艺术一样,讲究构图、意境、用笔、设色、款识,只有这些方面皆精湛,有韵味,才能称得上是一件好的作品。
光绪至民国初年,北京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内画艺术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令人赞叹的优秀作品。此时也是内画鼻烟壶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点是:制作和绘画技法日臻成熟,装饰题材广泛,名家辈出,作品异彩纷呈。
清代马少宣玻璃内画“二乔共读”鼻烟壶,通高6.5厘米。鼻烟壶以水晶玻璃制成,于鼻烟壶正面画“二乔共读”题材;背面楷书七言诗。
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
最后,还有一种非常精美又最为罕见的玻璃质鼻烟壶——玻璃胎珐琅鼻烟壶,属于玻璃制作与画珐琅的复合工艺,为康熙朝宫内所始创。其工艺是先用玻璃制胎,再以彩色珐琅颜料在胎体表面绘画,最后放入小窑焙烧。此类烟壶的艺术效果,比铜胎画珐琅更为清丽秀美,但在工艺上却有着更大的难度。因为玻璃与珐琅颜料的熔点非常接近,绘画后入窑焙烧时,温度低了,成色不佳,温度高了则胎体变形,故传世的玻璃胎珐琅鼻烟壶数量稀少,因此极为珍贵。
清代内画鼻烟壶,水晶玻璃内画有骑马外国士兵,配珊瑚塞。
清代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通高6.2厘米,扁瓶式。壶以黄色半透明玻璃为胎,配绿色玻璃盖。
End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节选自《文明》.11月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by/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