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生活器具清代一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   故宫藏品中的生活文物,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所选材质迥然不同,诸如纱、牛角、珠宝、银、铜、锡、木、绸缎、毛、草木等,与之相应的工艺上也就千差万别。工艺中集编织、累丝、镶嵌、捶打、雕镂、錾刻、染色、花丝、粘贴、刺绣、彩画、吹塑、打磨等,是传统工艺的极大宝库。   这些生活器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揭示鲜为人知的清代宫廷生活特点的同时,更多地展示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奇巧的造型、装饰的艺术,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1.孔雀石嵌珠宝蓬莱仙境盆景

孔雀石嵌珠宝蓬莱仙境盆景,清乾隆,造办处造,通高43cm,座高5cm,座径41.5-30cm。清宫旧藏。   紫檀木座上,苍绿的孔雀石垒山垫底,孔雀石前以大小红、蓝宝石堆砌成湖石。孔雀石山前景平台上遍植金银宝石制作的灵花仙草,仅灵芝即有异形珍珠、金累丝嵌宝石和珊瑚雕刻3种。山前后还有银烧蓝梅树、银镀金松树、珊瑚树和银镀金桃树,树上缀有珍珠花和碧玺桃果等。山间树下立白玉雕寿星、侍童及鹿,左侧梅树下立抱如意的铜镀金侍童,右侧松树下立背驮珍珠宝石的铜镀金仙鹤,这些金玉珠宝的造型共同构成洞天福地的景观。   《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件“蓬莱仙境”盆景即以此为题,全部以珍珠、黄金、红蓝宝石及各种玉石堆砌而成,共用珍珠颗,红蓝宝石多粒,碧玺和其它色彩石近粒。其山石玲珑剔透,花树奇异多姿,尽显荣华富丽,是清代宫廷造型工艺盆景中的珍品。

2.麻姑献寿盆景

 麻姑献寿盆景,清雍正,造办处造,通高37cm,盆高13.5cm,盆径24-21cm。清宫旧藏。   方形紫檀木座,座四棱凸饰竹节纹,座前壁中心嵌方形深琢双龙福寿禄纹白玉板饰。座面四沿嵌烧蓝叶、红宝石和珍珠为花边,中央立孔雀石山,一只昂首延颈、展翅欲飞的红珊瑚凤独立其上。有蜜蜡制麻姑立于凤背之上,眉宇清秀,恬静端庄,结顶髻,肩披点翠嵌红宝石彩带,手持碧玺桃。主景周围衬有金累丝嵌珍珠的松树和金累丝嵌红宝石的寿石和灵芝。“麻姑献寿”是清代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盆景制作精巧,匠心独运,约制于清雍正年间,是宫中皇后寿诞时用于陈设的盆景珍品。

3.双耳活环金瓶松树花卉景

双耳活环金瓶松树花卉瓶景,清乾隆,造办处造,通高64cm,瓶高22.5cm,瓶口径8.8-6.2cm,腹径14.4-10.8cm。清宫旧藏。   錾金双耳活环方瓶,口沿饰拐子纹,瓶颈錾回纹边,两侧嵌兽面纹活环双耳。瓶身四边錾环绳纹边框,通体錾钱纹锦地,又以雷纹条将瓶体清楚地间隔为瓶颈、瓶腹、瓶足三部分。瓶体四面錾嵌纹饰,瓶颈四面均嵌灵芝、兰花两种花纹,瓶足嵌莲花纹一周,瓶腹前嵌翠竹,后嵌桃枝,两侧各嵌菊花、蜻蜓、兰花、飞鸟纹。瓶中以碧玉叶松树为主景,蜜蜡藤萝花垂挂于树间。树下衬有青玉叶、芙蓉石花瓣的月季及白玉兰花。   此瓶景上所嵌湖色松石花纹与錾金瓶体相互辉映,富丽堂皇。匠师以四季常青的松、早春的玉兰和夏季的月季配嵌花卉纹的錾金方瓶,寓意“岁岁平安”,堪称乾隆年间宫廷像生盆景的佳作。

4.嵌珠宝万年仙寿盆景

 嵌珠宝万年仙寿盆景,清康熙,造办处造,通高69cm,盆长51.5cm,宽28.3cm。清宫旧藏。   银镀金累丝锦纹长方形盆,盆口沿下覆填绿料垂云纹,每一云头中心嵌红宝石,一周共50颗。盆腹正反两面纹饰相同,以錾蕃枝花纹为框,框内图案下部为累金丝海水,汹涌的浪涛正中立一仙阁,仙阁两侧各有累丝江崖、填绿流云和一条累丝金龙,两条金龙双目和所戏之珠均为珍珠嵌成,仙阁之上亦嵌珍珠和红宝石,宛如檐下悬灯一般。此盆景金碧辉煌,珠宝闪映。盆面玻璃罩下有渠槽,槽中注水银,罩面上以各类宝石堆砌叠嶂寿石,主要耸起3座,左为金累丝嵌红宝石山,中间最高者为孔雀石山,右为红宝石山,山后植2株色彩红艳的珊瑚树,山间和山前有铜镀金嵌珍珠的松树和嵌碧玺、红宝石的梅花树,还有一些錾金和以各类宝石制成的灵卉花草依岩植立,在宝石山上愈显光彩夺目。景致正中孔雀石山旁,红珊瑚雕刻的寿星左手持杖,右手握翡翠灵芝,身旁侍立镀金的仙童和仙鹿。   此件盆景布局严谨,精致工整。盆正中高耸的大块孔雀石叠嶂碧绿晶莹,孔窍玲珑,使人既叹其天然之难得,又赞匠工之巧夺天工。山间所嵌各种宝石和金灵芝仙草辉映闪烁,还有鸟卵大的灵芝形珍珠使景致更增添了奇异的色彩。全景色泽光艳,富丽堂皇,无论是山石还是花树,均精工细腻,玲珑剔透。   此盆景为清康熙年间宫廷造办处工匠所做,其中华丽贵重的金玉珠宝堆砌满盆,不可胜数,“万年仙寿”的寓意十分鲜明。此件盆景由于在宫中节庆时经常摆出陈设,难免碰损,据清代宫中造办处成活活计档记载,在雍正二年(年)正月和雍正十三年(年)十月就先后修过两次。

5.料石花卉盆景

料石花卉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31cm。   玛瑙雕桃实盆,其形状较抽象,盆壁浮雕桃树枝叶一周,盆下承以染牙桃纹座。盆内木托上置景,高者为天竺,稍低者为水仙。天竺顶端红果以珊瑚珠制,水仙则以白玉做花,青玉做叶。又植染牙石竹1株、料石桃花2株为衬。   此盆景层次鲜明,上部天竺较为疏朗,线条多变化,尤其顶冠红珊瑚果,富于动感,似因风而摇摆。下部水仙等花则较为繁密,构图更趋开张。下部风格淡雅,衬托出上部天竺的热烈。此为清宫日常陈设的小型盆景中工精质美之佳作。

6.金桃树延年益寿盆景

金桃树延年益寿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29cm,盆高7.8cm。   银锤揲六方形盆,上广下敛,盆出沿,口沿上以鱼子纹为地,饰缠枝桃花及独窠莲花。盆外壁每面有勾云纹抹角开光,开光内鱼子地上捶揲出神话传说图案,皆与“延年益寿”之意相关,分别为“王母仙驾”、“老君炼丹”、“仙女采桃”、“老子乘牛”、“童子献寿”、“曼倩(东方朔)偷桃”。盆正中有一凸榫,螺口,与金树插接。金桃树主干以金皮捶揲成型,树上镶插、焊接三大主枝。叶片分组,以金丝缠结,套入枝干的适宜位置,每枚叶片还錾刻叶筋为饰。桃花均以金片为托,嵌红宝石为花瓣,珍珠为花蕊。桃实亦经焊接,表面錾刻鱼子纹及团寿纹。枝干近顶处又以金丝固定4只蝴蝶,蝴蝶以金片为翅,翅下又做出身体,以金丝弯成足、触须、口等部位,精巧生动,加之下缚具弹性的金丝,稍经移动,摇曳生姿,似翩然飞舞,匠心别具。   此盆景金景银盆对比鲜明,桃树置景疏密有致。其工艺甚为考究,金树上若非缺少一枝则很难找到焊接的痕迹。银盆虽因时日长久而氧化发黑,但锤揲的纹样极为精致。此盆景祝寿之主题鲜明,金与银辉映出一派富贵的气氛。

7.料石梅花盆景

料石梅花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30.5cm。清宫旧藏。   玛瑙雕佛手为盆,佛手一大一小二枚合抱,盆壁上又巧雕一蝴蝶飞落。盆下配镂雕木座。盆上用绿丝线包缠铜丝并弯作枝条状做成梅树,梅花之银鎏金花萼、花蕊焊接于铜枝顶端,又以铜丝裹以红丝线为花心雌蕊,以白玉和白色料做梅花之五瓣,镶粘于花萼与花蕊之间。含苞未开之蕾则在银萼上镶嵌白玉或芙蓉石,花叶以青玉雕成。梅花之间又点缀几朵牙雕菊花,因日久花瓣略有脱落,叶以染色象牙制成,并以金彩勾画叶脉。   此景花枝扶疏,亭亭如盖,细而不弱,柔而蕴刚,色彩配搭明快清丽,一树白色梅花与玛瑙盆相得益彰,雅洁而不失妩媚之风韵。

8.金铁树延年益寿盆景

 金铁树延年益寿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27.8cm,盆高7.8cm。清宫旧藏。   银锤揲六方形盆,上广下敛,盆出沿,口沿上以鱼子纹为地,饰缠枝桃花及独窠莲花。盆外壁每面有勾云纹抹角开光,开光内鱼子地上捶揲出神仙传说图案,皆与“延年益寿”之意相关,分别为“王母仙驾”、“老君炼丹”、“仙女采桃”、“老子乘牛”、“童子献寿”、“曼倩(东方朔)偷桃”。盆中植金铁树,树干捶揲成“S”形,弧曲有致。通体饰鳞片,表现铁树粗糙的肌理。下生球茎,吐出3片小叶。树顶圆盔状,镂空12个孔洞,每个孔洞均插入枝叶,正中一枝上以金丝绕成弹簧状连接5只金蝙蝠,摇颤如欲飞动。   此盆景与金桃树延年益寿盆景是一对,两件盆景之风格皆金银辉映,富丽堂皇,模仿自然景观而不拘泥,曲直繁简的对比亦恰到好处。特别是精致的金工技巧反映出典型的宫廷审美趣味。

9.宝石灵芝盆景

宝石灵芝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14.5cm,盆高4.6cm。清宫旧藏。   青玉碗作盆,圆形,薄壁,直口,收腹,小圈足。碗内嵌染绿隔板代表盆土,隔板上植灵芝、湖石、花叶等景致。灵芝树共2株,枝干木制,髹金漆,枝杈为粘接,枝端做圆托,托上镶嵌各类宝石雕琢的灵芝头,包括白玉、黄玉、翡翠、玛瑙、碧玺、紫晶、蜜蜡、珊瑚、青金石等,大小不一,质感各异,色彩纷呈。下衬白玉雕琢的湖石、木制点翠花叶及木片灵芝剪影,色泽蓝绿变幻。   此景以多种宝石表现灵芝题材,突出吉祥祝寿的寓意,玲珑可爱,也充分展现出宫廷盆景之豪华富丽。

10.木雕仙人玉石花卉盆景

木雕仙人玉石花卉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58.5cm,座高11.5cm,座径39-26cm。   镂雕木座,染牙栏干,上置木雕山子,山子顶部为大片缠绿丝的松枝,如伞盖般覆于其它景致之上。在松枝掩映下,松干、桃枝、梅花、鹤鹿、寿星等若隐若现。景致中缠绿丝的松枝繁密,其中又繁星般点缀黄色松果,和谐悦目。碧玺桃实硕大,梅花以碧玺、白玉、芙蓉石等做瓣,缠金丝花蕊,娇艳而大方。景致以木雕寿星、仙童及鹤鹿为中心,周围又点缀珊瑚菊花、碧玺海棠、白玉灵芝及青玉叶片等,令人目不暇接。   此盆景色彩艳丽,装饰繁复。

11.木雕寿星仙境镶宝石花卉盆景

木雕寿星仙境镶宝石花卉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49cm,座高9cm,长36.7cm,宽18.2cm。清宫旧藏。   木雕座上彩绘泥塑海浪,浪上以天然木根雕新月形槎,槎首尾环以松枝及花枝相接成花篮状。槎中根雕寿星、仙童及鹿鹤等,上覆以绿丝缠绕的松荫如盖,又以黄纸包绒球为松果,点缀于松枝之间,并以玉、料、珊瑚、碧玺、染牙等材质制成桃、梅、菊、灵芝等点缀其间。   此景构图饱满,根雕质朴,宝石灿烂,其造型在清代宫廷庆寿盆景中颇具代表性。

12.乘槎仙人盆景

乘槎仙人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39.5cm,最宽处54cm。清宫旧藏。   以天然木根雕作槎舟状,槎下以彩绘泥塑波浪为托,波浪上留孔插入象牙雕刻的莲花、莲叶、莲蓬。槎头置铜镀金四出葵瓣式錾胎珐琅盆,内植小型碧玺果桃树。槎中部端坐一位以染牙雕刻的老者,长髯及胸,一手抚膝,一手执画卷,神色安详。老者身前置掐丝珐琅圆盘,内盛葡萄,身后置錾胎珐琅六方瓶,瓶内插象牙菊花等。槎尾缠绕铜镀金藤萝,上卷如龙尾,覆于老者上方,垂挂白玉小葫芦及烧蓝叶,细巧可爱。   仙槎源于神话传说。晋张华《博物志》中记某人乘槎泛海漂去,竟遇牛郎织女。后世又将故事人物附会为张骞,谓其乘槎寻黄河之源。目前所知最早以仙槎为工艺品题材者是元代著名的冶银工匠朱碧山,他所制银槎流传至今。明清时期,仙槎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类似,皆被赋予祝寿之意,甚得皇室宝爱,是清代宫廷工艺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此景结构匀称,置景错落有致,富于装饰趣味。雕饰材质多样,色彩丰富,技巧繁难,堪称同类制品中的经典之作。

13.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清,造办处造,通高27.6cm,盆高6cm,长26.6cm,宽17.3cm。清宫旧藏。   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又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   此盆景中间立二座湖石,两株水仙欹侧而生,线条柔和多变。象牙、黄杨木质地细腻柔和,而紫檀木雕湖石则粗砺峻峭,花叶鲜丽明艳,湖石色泽沉着厚重,二者之材质、色泽和造型相互衬托,刚柔相济。此景工艺精湛,物象写实而清新简洁,风格高雅,在以华丽繁缛为能事的宫廷盆景工艺中可谓别树一帜。

14.紫檀嵌玉三镶如意

紫檀嵌玉三镶如意,长45.5cm。   如意紫檀柄,首、身、尾镶螭纹玉璧、玉瓦,如意首玉璧的中央镶有一颗产自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直径超过1cm。清朝皇室非常注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的东珠莹润洁白,大可半寸,清时规定,只准宫中采用,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佩戴。   东珠大而圆者往往用在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型珠则作为镶嵌之用。据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在北宋时,这种珠直径围寸者价值二、三百万。此颗东珠粒大晶莹,点缀在双螭之间,组合为二龙戏珠纹饰,光彩夺目。

15.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

 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清,通长48.2cm,扇宽31cm。清宫旧藏。   扇作十二葵瓣形,扇面黑绸地上双面绣折枝蛱蝶菊花。绣幅宛若图画,讲究虚实向背,层次分明,构图因扇骨而划分为左右二部分。其设色淡雅凝重,不用大红大紫,只在蝶翼稍加较鲜艳的红色,以点亮画面。绣面匀薄,针脚细密,针法相当纯熟。扇面下部有如意形护托,护托正背面分别镶有染牙镂空花片及刺绣桃蝠装饰。扇柄竹制,首尾牙头茜色,柄身留青花卉湖石,工艺亦有可观。

16.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

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清,通长47.3cm,扇宽33cm。清宫旧藏。   扇八葵瓣形,扇面以绛色直径纱为地,薄如蝉翼,以纳纱工艺绣折枝佛手、菊花及悄立枝头的一只五色小鸟。由于纱孔间距较大,故细看可见颗粒状色点,极富质感,这正是纳纱绣的独特效果,看似疏放,实则精细。鸟翅以绿色单股丝线表现长羽,尤显细腻。扇边饰四组皮制彩绘几何卷草装饰,与纳纱绣画面相映成趣。扇面下部护托上的蝠寿图案也是此类作法。扇骨裹以黄色龟背卐字锦,下连檀木制扇柄,阴刻竹、桃、灵芝、水仙等四季植物,填涂蓝色,有“灵仙祝寿”的吉祥含义。柄两端镶染色虬角,尾端缀以黄色绦穗。

17.缂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

缂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清,通长45cm,扇面最宽31.5cm。清宫旧藏。   扇作上广下狭的芭蕉式,扇面中央于桃红色地上缂织折枝牡丹、梅花及绶带鸟,其铺排全依画理,花枝偃仰有致,小鸟尤其生动。值得注意的是,物象形体边缘以丝线缂出,其内则为添笔彩绘,这样既降低了工艺难度,又使局部更为精致和写实,反映出清代缂丝的新风格。扇幅正背面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系使用了新兴的透缂技术的结果。扇面下部配四出柿蒂形护托,一面饰缂丝加绘宝相花,一面刺绣卷草纹。扇面整体以红、蓝二色为主调,牡丹及梅花亦分别用二种丝线滚边。配色和谐,恰到好处的蓝色稳定了画面,使其不显甜腻。扇柄牙制,嵌犀角顶头,柄身阴刻填漆八仙纹,黑白分明,写形传神。

18.蒲编斧式扇

 蒲编斧式扇,清,柄长39.7cm,单幅扇面长28.3cm,宽cm。清宫旧藏。   扇木柄,柄身阴刻锯齿纹为饰。柄上部有二铜扣,连接扇面。扇面二幅对折如斧式,以蒲编成,其顶边以木质和金属边条夹紧,扇缘用杂色织物滚边。扇面编织经纬错叠,局部呈现锯齿形纹路,细密平展,毫无缝隙,历久弥新。扇体轻巧灵活,铜扣可带动扇幅旋转送风,故用时极为便捷。其形式特殊,与今所见战国、两汉时期某些带柄蒲编扇,即所谓“便面”者颇为类似,估计制作时当有所本。

19.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清,通长44cm,扇面径16.5cm。清宫旧藏。   扇圆形,黑漆边框,中以白绢为地,运用双面绣技法,以红、粉、橙、赭、绿、蓝、紫、黑等色,并加入多种间色丝线,绣松树下,牡丹花丛间,一孔雀昂首垂翼,徐行于坡上。物象造型较为程式化,用色大胆而浓重,效果强烈,富于视觉冲击力。针法疏犷而熟练,画面生机盎然。此扇黑漆柄镂空,并阴刻卷叶、松针纹,制作相当精巧。

20.羽扇

 羽扇,清,通穗长68cm,扇长42.5cm,宽44cm。清宫旧藏。   扇作桃形,以灰色鸟翅翎羽相叠排展而成,扇面微微内凹近弧形,分出正背面,以便使用。正面扇心有刺绣护托包裹羽根,上绣莲荷水鸟,边缀饰一周铜圆片,表面镀层光洁明亮。圆片下压孔雀尾羽,五色斑斓,空隙间露出毵毵绒毛,极富美感。扇面上缀3只红绒球,一大二小,间距有疏有密,别具匠心。扇背正中贯通骨制扇脊。扇柄木制,分三部分装饰,其上用蓝、红丝线缠结,中段用麦秸裹编,并以黑线束出几何图形,末端镶骨制尾。尾嵌铜钮,系绦穗,连刺绣荷包,一面绣红地桃蝠纹,一面绣白地山水,敷色鲜丽,形象稚拙,绣工缜密。   此扇将多种工艺结合起来,不惮繁难,是同类制品中之佼佼者。

21.竹股烫花素面折扇

竹股烫花素面折扇,清,通长28.5cm。清宫旧藏。   折扇竹股,共18支。内股薄片状,髹黑漆,边股原色,稍厚。折拢时,扇上部为方角直线条,下部则较为圆滑柔和,方圆之间过渡自然流畅,使扇显得轻盈修长,且适宜手指的触握。边股外侧烫出深色螺旋形圈点,三三成组,形成如意朵云纹,或整或半,大小疏密不等,宛若湘妃竹的效果。扇面纸质,色纯白,其中一面洒金为饰,不规则的金屑如落叶,如光斑,率意而抽象,极具神韵。

22.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蝶扇

 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蝶扇,清,扇面纵31cm,横28cm。清宫旧藏。   扇八葵瓣形,竹柄。扇面为暗花纱,轻柔细薄,正面刺绣五彩折枝牡丹、蝴蝶,背面为同样图案的堆绫彩绣。正面刺绣针法繁复多变,以套针为基础,用施毛针、钉针、缠针、打籽等针法绣花卉,用滚针、钉金针法绣蝶须。蝴蝶上下翻飞的姿态逼真,蝶须细柔轻巧,蝶翅质感生动。背面堆绫绣的技法同样繁复,须按正面蝴蝶花卉图案剪出绫片,以笔墨渲染色彩,贴于相应的位置,压盖住刺绣的针脚,并以钉针固定。绫片微突起于纱面,稍具立体感。   扇面绣地轻薄,两面图案虽同而技法全异,均为写实风格。以丝线和绫片代替彩墨,将蝶的动感、花的婀娜表现出来,既有传统工笔画工丽细致的特点,更有绘画所不及的柔美光泽和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23.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鸟石榴扇

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鸟石榴扇,清,扇面纵32cm,横30cm。清宫旧藏。   扇作石榴形,竹柄刻花叶纹。扇面以细薄的暗花纱为地,地纹为牡丹花,正面用五彩丝线刺绣折枝花卉和小鸟,背面以堆绫绣同样的图案,两面同纹而异趣。正面刺绣针法整齐,以套针绣花瓣、枝干,以斜缠针绣花叶,针脚细密精致,丝线柔润的光泽使古朴雅致的扇面增添了些许亮丽。扇背面的堆绫绣绫片晕染自然,剪贴精妙,既盖住了正面针脚,又衬显出画面的立体感。

24.黄酒

黄酒,坛高43.5cm。   宫廷用酒来自宫内酿造和地方进贡,如遇宫中重大事件,便会有诸多各地名酒被送入宫中。黄酒主要产于江浙一带,其中尤以浙江绍兴黄酒最负盛名。目前故宫博物院仍收藏有清宫留存的黄酒四坛。   这些黄酒至今尚未开封。酒坛均为红色,由于年代久远,其色彩已渐变为暗红色,坛上绘有龙凤图案,寓“龙凤呈祥”之意。坛身与泥封上均书有“囍”字,这些黄酒应是光绪皇帝大婚时浙江贡入宫中的。从酒坛的制作工艺和图案的描绘技法来看,应属清代晚期之物。

25.鱼鳔带架戟磬

鱼鳔带架戟磬,清,高28.3cm,宽23.1cm。清宫旧藏。带架戟磬两件似为一对。其中一件磬体略成扇形,浮雕卐字纹带、回纹带为饰,下部镂雕鱼纹。鱼、磬谐寓“吉庆有余”,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组合形式之一。顶角有铜制变体寿字形活环,与支架上的蝙蝠形挂钩相配,组成“福寿”寓意的纹饰。支架方体,边框饰阴刻回纹装饰,站牙饰夔纹及回纹。另一件结构、纹饰与前件相近,惟磬身装饰为双螭捧寿纹,下部镂雕蝙蝠绶带,亦寓“福寿”之意。制作此种工艺品时须将鱼鳔融化后倒入模范成型,再进行拼接组装,其具体操作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使用鱼鳔制作的大型文房陈设比较少见,而如此精美的两件带架戟磬就更加珍贵了。

26.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清,长19.8cm,首宽3.2cm。清宫旧藏。   如意柄紫檀质,圆柱式,尾稍粗,颈稍细,光洁圆滑。首部云头式,中嵌玉饰一块,砣出浅浮雕灵芝纹。尾端嵌青白玉饰,并配蓝色穗及珊瑚珠。   清乾隆朝以后,宫廷中流行一种三镶形制的如意,即在木制如意的首、身、尾部镶嵌玉饰。此如意虽只首、尾两镶,但形制设计显然来自三镶如意的影响,其风格轻巧纤秀,且愈经摩挲,倍显光润可爱。

27.紫晶瓜蝶纹鼻烟壶

紫晶瓜蝶纹鼻烟壶,清,通高5.5cm,腹宽3.5cm。   鼻烟壶为紫晶质,半透明。圆雕香瓜形,腹部略扁。壶体表面凸雕花朵、瓜枝蔓叶、蝴蝶等。底无足,仅琢几道瓜棱纹。壶顶以紫晶瓜蒂为盖,壶内附铜镀金匙。   紫晶属水晶,颜色较艳丽,有淡紫全透明者,亦有深紫近青黑几乎不透明者。此紫晶鼻烟壶颜色鲜艳,色泽华丽高贵,较为稀少,加之做工精致,是极为难得的上佳作品。

28.琥珀刻诗鼻烟壶

 琥珀刻诗鼻烟壶,清,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1×2.8cm。   鼻烟壶琥珀质,酒红色,全透明,呈扁方形。壶体两面雕刻楷书乾隆御题七言律诗一首:“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亲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心锦瑟房。”末署“乾隆甲午仲春御题”。壶顶有蓝色料石盖,下连牙匙,底有椭圆形足。烟壶内还有半瓶剩余的鼻烟。   琥珀是松柏树脂的化石,颜色为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燃烧时有香气,可做装饰品。

29.发晶鼻烟壶

 发晶鼻烟壶,清,通高8.1cm,口径1.9cm,足径最大3.2cm。鼻烟壶为水晶质,灰白色,上有丝丝黑纹,似人的毛发,集中于壶体一侧。烟壶扁圆形,两肩部浅浮雕兽衔环耳,兽头为卷发。有翠质壶盖及染牙匙。底为椭圆形足。发晶是晶石的一种,因含有发丝状矿物而称为发晶。清代宫廷中常见的晶石鼻烟壶有水晶、发晶、茶晶、紫晶、绿晶、墨晶等品种,其中水晶者最为常见,发晶者最为珍贵,发晶晶体中如同发丝的黑色纹路闪闪发光,清晰可辨,价值极高。

30.蜜蜡鼻烟壶

蜜蜡鼻烟壶,清,通高6.5cm,口径1.8cm。   鼻烟壶为蜜蜡质,颜色黄红,不透明,有纤细的纹理、碎绺纹及红色斑块。烟壶扁圆形,腹部微微鼓起,通体光素。壶顶有铜镀金嵌红珊瑚盖,下连玳瑁匙。底无足,略内凹。   蜜蜡是一种有机矿物,体轻,性脆,不透明,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因其硬度低、熔点低、性脆等特性,所以不宜雕大件器物,多用以雕刻小型工艺品及小摆设。

31.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

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清,通高6cm,腹宽4.8cm。   烟壶为绿松石质地,通体为蓝绿色,间有铁线斑纹。扁圆形,扁腹两面琢阴线山石花卉,并在阴线内填金。烟壶配有浅粉色芙蓉石盖,内附牙匙。   松石多块状,不透明,质地坚硬且脆,颜色多为鲜艳的天蓝色或蓝绿色,此作品为蓝绿色。

32.碧玺雕双蝠鼻烟壶

碧玺雕双蝠鼻烟壶,清,高5.6cm,腹宽3.8cm,足径最大1.6cm。   烟壶为碧玺制,壶体半透明,色泽鲜艳,内含天然生成的冰裂状纹理。烟壶呈瓶状,阔肩,收腹,敛足。腹部略扁,两侧面凸雕双蝠,蝠口衔双桃及卐字纹绳结,纹饰寓意“福寿万年”。无盖匙。椭圆形足,下配小红木座,木座伸出三足,起支撑作用。   鼻烟壶这类小型器物配有器座者并不多见。此物壶体与壶座两者色彩搭配和谐,形制相宜,整体观看富有节奏感。

33.青金石雕瓜蝶鼻烟壶

青金石雕瓜蝶鼻烟壶,清,通高5.5cm。   烟壶青金石质,石质上佳,色泽深蓝纯正,略有灰白斑块。整体雕作瓜形,瓜身雕出瓜棱纹理,其上又凸雕一小瓜及藤蔓、枝叶,瓜叶翻卷,叶上卧伏一只小甲虫。壶盖为同材质制成,雕作蝴蝶状,下连铜镀金匙。   在清代宫廷和民间,以瓜和蝴蝶为题材的图案被广泛采用,称为“瓜瓞绵绵”。瓜是蔓生植物,它与葫芦一样,具有结实、结籽多、藤蔓绵长的特点。特别是大瓜和小瓜累累地结在缠绕的藤蔓上,具有世代绵长、子孙万代的吉祥寓意。

34.金雕花鞘白料果刀

金雕花鞘白料果刀,清,长30.5cm。   果刀刀身钢质,刀柄嵌白色玻璃,白玻璃制成方钻石形,柄两端镶金烧蓝饰件。鞘亦为金质,上刻折枝花,两端镶红玻璃,上端旁有佩环,可穿系佩挂于腰带上。   清代中晚期时的餐刀或果刀种类很多,并有金、银、玉、象牙、鲨鱼皮、漆等多种材质。此果刀为其中的精品,采用金烧蓝工艺制作,精巧别致,可在就餐时使用,也可随身佩带。刀柄上嵌白色玻璃饰件说明在当时玻璃尚属珍贵之物。

35.孔雀石鼻烟壶

 孔雀石鼻烟壶,清,高6.5cm,口径1.6cm。   鼻烟壶为孔雀石制成,扁圆形,通体为深浅绿色花纹相间,充分显示出孔雀石天然生成的纹理。其顶上有錾花铜镀金托嵌红色珊瑚盖,下连以玳瑁匙,底有椭圆形足。   以孔雀石制作的鼻烟壶极为少见,此烟壶颜色深沉,盖钮以红色珊瑚加以点缀,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使烟壶整体显得十分活泼。

36.玛瑙雕蟾蜍鼻烟壶

玛瑙雕蟾蜍鼻烟壶,清,高7.7cm,宽5.5cm。   鼻烟壶为玛瑙制成,半透明,灰黄色,玛瑙中有天然形成的细密且不规则的暗红褐色斑和丝状纹理。扁瓶形,直口,配粉碧玺盖,下连象牙匙,底有椭圆形圈足。壶身一面利用红色巧雕一蟾蜍卧伏于山石之上,蟾蜍口吐的烟云托起红日。另一面光素无纹饰。   此烟壶质地温润,颜色柔和,形制精巧,琢制巧妙。

37.洋金烧蓝柄果刀

洋金烧蓝柄果刀,清乾隆,长30cm。   果刀刀身为钢质,其上洒金。刀背镌金“乾隆年制”四字款。配洋金烧蓝柄,上有折枝花纹,蓝、白、绿三色相间,色调明快鲜艳。鞘为青金石镶鎏金铜饰,铜饰上錾刻花纹,并嵌有绿松石、红珊瑚石等各色宝石。   这柄清乾隆年间制作的果刀做工极为精致,虽年代久远,但依旧刀刃锋利,说明此刀的钢材质优。刀柄采用洋金烧蓝工艺制作,刀鞘用青金石制成,精巧别致,可随身佩带,使用方便。   青金石亦被称为催生石,蓝色较浅,蓝白相间或以白石居多,一般无金星。它又名雪花催生,古代传说青金石有催生助产的功效,故得此名。

38.珊瑚雕松石云蝠纹鼻烟壶

珊瑚雕松石云蝠纹鼻烟壶,清,高6cm,口径1.6cm。   鼻烟壶为珊瑚制成,通体以红色为主,其间略有白斑纹。扁瓶形。壶体一面浅浮雕苍松、山石、灵芝,另一面雕祥云、蝙蝠。两肩部凸雕暗兽衔环耳。烟壶配黄料托嵌翠盖,下连象牙匙。   珊瑚为海洋中珊瑚虫的骨化石,种类很多,以红、白色居多,其中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红珊瑚又分深浅两种,浅红或粉红者被人们称为“天使面”或“孩儿面”。红珊瑚的珊瑚虫是无色的,长大后从外皮渐渐红起来,变成红色或粉红色,其中心仍显白色,所以红珊瑚是有白心或白梢的。

39.布老虎

布老虎,清,长36cm,宽16cm,高20.6cm,尾长42cm。清宫旧藏。   布老虎头颅硕大,尾巴颀长,造型雄壮。全身彩绘虎斑,头顶上饰“王”字,憨态可掬。其眼内原嵌有眼珠,现已脱落。这个布老虎白天能当玩具,晚上也可以用作枕头,既美观又实用。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玩具。因为老虎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所以当孩子出生时赠送布老虎就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也有送布老虎的习俗,表达了人们驱邪、祛病和祈福的愿望。

40.红雕漆“五蝠捧寿”鼻烟壶

 红雕漆“五蝠捧寿”鼻烟壶,清乾隆,口径1.9cm,高7cm。   鼻烟壶侈口,丰肩,扁腹微鼓,平底,圈足极矮。内为铜胎,颈、腹部雕红漆卍字锦地五蝠捧寿纹,无款。附银莲瓣纹嵌碧玺盖,盖下连象牙匙。口、足鎏金。刀法快利,纹饰精细纤巧,具有乾隆朝雕漆的显著特点。围绕图案化寿字的五只蝙蝠一律采用俯视构图,尽管设计略显呆板,但类似的纹样在其它材质的官造器物上比较常见,可以视作一种典型的宫廷风格。   所谓雕漆,是在已经制好的木胎上层层涂漆,达到一定厚度后,雕刻出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之效果的花纹。由于必须在每层漆晾干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继续髹涂,而乾隆朝的每件雕漆作品至少要涂50层,因此,其制作周期较之瓷器或玉器要长很多,成品数量相对较少。   这件雕漆鼻烟壶应是在乾隆年间由清宫造办处画样后交苏州织造成做的。

41.铜镀金八仙寿星如意

铜镀金八仙寿星如意,清,长41cm,首宽11.2cm。   此套如意为九柄成套,既含如意之意,又取阳数中最大的“九”,代表九如。如意采用铜镀金錾花工艺制作,首部分别錾刻八仙及寿星,柄身镂雕各种“寿”字,寓意群仙祝寿。广州的铜镀金器以平滑光亮取胜,其工艺可能借鉴了欧洲的镀金术,改进了传统的火镀法,器物的光泽、厚度均与造办处、苏州、扬州的铜镀金器呈色不同,更彰显出富丽堂皇。此九柄如意是广东官员向皇帝或太后、皇后祝寿的贺礼。   如意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清代,官员们的贡单中常以如意为首,特别是乾隆中后期以后,常常以九柄如意成套入贡,最多时可达九九八十一柄。

42.掐丝珐琅长方盆石榴盆景

掐丝珐琅长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cm,盆长40cm,宽26cm。   盆景以石榴树为主景,树干为木质,涂以金漆,彰显富丽。树叶用铜片烧蓝而成,石榴果则用各色玛瑙精心雕琢,挂满枝头,暗含子孙满堂之意。树下配以桃树、灵芝、绣球花、山石、水草等,颇有情趣。   盆为掐丝珐琅长方盆,边缘及边角处装饰各式花纹,外壁作花边式开光,内嵌画珐琅西洋人物风景画。此盆景将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当时广东的工艺特色。

43.画珐琅长方盆玉兰盆景

画珐琅长方盆玉兰盆景,清,通高47cm,盆长25cm,宽17cm。   盆景以玉兰为主景。玉兰花瓣使用的是精心打磨的料石,花朵用铜托和金属丝连缀而成。其花瓣洁白无暇,花形逼真,或含苞,或怒放,再配以紫红色树干,清高典雅的气质流露无遗。树下点缀料石野菊花,并以青金石假山陪衬。画珐琅盆口沿及足饰回纹,盆腹以青色为地,满饰缠枝花卉,色彩斑斓。   玉兰是古代传统的吉祥花卉,盆景中以玉兰为主景的不在少数,但从制作工艺和造景布局上看,此盆景当属上乘之作。   清代宫廷陈设所用盆景大多是以金玉珠宝制作的像生盆景,以衬托宫廷生活环境的堂皇富丽。在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这些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却永远鲜艳欲滴,绚烂夺目,且往往带有明显的吉祥寓意,成为宫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4.画珐琅西洋人物鼻烟壶

画珐琅西洋人物鼻烟壶,清,高6cm,口径1.5cm。   鼻烟壶作扁壶形,铜胎,铜镀金盖錾缠枝纹,内连象牙匙勺。壶口及足皆镀金。壶体使用画珐琅工艺,两面均饰卷叶纹开光。一面绘一西洋女子立于树下栏杆处,两只红色蝙蝠在其眼前飞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现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可谓别出心裁。另一面亦绘一西洋女子坐于树下栏杆前,凝神远望,若有所思。开光外作黄地缠枝莲及如意垂云纹等。椭圆形圈足内施白釉,中心署蓝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45.描金花玻璃瓶装鼻烟

描金花玻璃瓶装鼻烟,清,高14cm,宽10.5cm,厚7.3cm。   玻璃瓶无色透明,广腹,细颈,圆珠顶细长塞,瓶肩饰描金欧式花纹。瓶内盛鼻烟,研磨精细,质量上乘。   鼻烟于明末清初传入我国,清代逐渐流行,成为社会时尚。欧洲鼻烟一般经粤海关转贡皇室,亦有部分由西洋传教士带进京贡进给皇帝。这几瓶贡烟是广东官员进献宫廷的。

46.象牙麻将牌

 象牙麻将牌,盒宽21.5cm,长16.5cm,高17.5cm。整副麻将牌为张,其中每张牌长3.2cm,宽2.1cm,厚1.5cm。牙筹根。从其质地和工艺可判定为清宫造办处监制。   麻将牌象牙质地,牌面打磨平滑,每张牌为长方体,主牌牌面刻有《水浒传》人物,花牌刻有“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等文字与梅、兰、竹、菊等纹饰。牌中的圆柱状物称为“定庄”,每盘首先起牌的人称为“庄家”,确定庄家即为定庄。牌中的牙筹即“筹码”,打牌时作记分用。   整套牌置于手提木盒内。盒内有5个抽屉,下面抽屉装麻将牌,上面小抽屉分别装筹码、骰子、定庄。   这套麻将牌工艺精致,图案美观,色彩优雅,用料考究。牌的张数要比一般的麻将牌多,比其它牌有更多的打法。   麻将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

47.小电影机

小电影机,宽19.5cm,厚11.5cm,通高24.5cm。清宫旧藏。   此件小电影机实际上是西方制造的小电影窥镜箱,机箱为木质,内有齿轮,齿轮转动带动胶片,通过内置的镜片即可观看。结构虽然简单,却显示了电影机初创时的形态。年,电影机诞生于法国巴黎。这一科技成果很快通过相应的渠道传到中国,并进入宫廷。据记载,光绪三十年(年),为祝贺慈禧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曾向宫中进呈一架电影机与数卷胶片,遗憾的是在放映过程中因胶片起火,电影机被慈禧太后摒弃。

48.纸制鲇鱼风筝

纸制鲇鱼风筝,清,高cm,宽80cm。清宫旧藏。   风筝鲇鱼式,取“年年有余”寓意。风筝的主图案为祝寿寓意的“海屋添筹”:中心是天坛,坛内一小屋,意为海屋,内有装着筹码的小瓶;天坛周围有8只翩翩起舞的仙鹤,均口衔筹码,欲置海屋中。风筝的辅助图案为彩绘海水江牙图。风筝的鱼眼可以活动,顶端长而曲的鱼须可以随风飘舞。   该风筝冷暖色调结合,色差对比强烈,画面充满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该风筝表达了皇家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

49.铜钱编狮子

铜钱编狮子,清,长22cm,宽7cm,通高18cm。清宫旧藏。   狮子用清铜钱币编造而成,狮身缀有金属珠饰件。雄狮头戴红绒球,威风凛凛;雌狮憨态可鞠。铜钱编狮子编造手法独特,构思巧妙。   这对铜钱小狮子曾在年西安举办的赈灾义展中亮相,是清宫廷中有特殊贡献的玩具。

50.童子抱鱼吊灯

童子抱鱼吊灯,清,长21.5cm,宽11.7cm,高19.5cm。清宫旧藏。   吊灯以铁丝做骨架,以彩绘纱质为灯面,纱上双面画童子抱鱼,两侧绘有蝙蝠,有“年年有余”和“多福”的吉祥寓意。画面绚丽多姿,充满了喜庆色彩。此花灯是应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赏灯习俗而制作的。旧时元宵节前后,商贾于市集以花灯、百货、珠宝、罗绮等进行贸易,称为灯市。市井百姓和内臣宫眷,摩肩接踵流连忘返。每近夜晚,店铺庙宇多悬花灯,上绘古人故事和山水花卉等图案,寓意吉祥太平。宫中也要应节制作“童子抱鱼”纱制灯笼、纸制小红灯笼等。

51.小风扇

 小风扇,清,长26.5cm,宽12cm,厚4cm。清宫旧藏。   该风扇为手柄连接一体式的玩具小风扇,手柄为化学制品,扇页为玳瑁材质。扇页的背后标有“英格兰制造”字样。   这件小风扇比手掌略大,用手捏动手柄,扇页即可转动。

52.翠鼻烟壶

 翠鼻烟壶,清,高6.6cm,口径1.7cm。   鼻烟壶翠质。器呈扁圆形,坡肩收底,椭圆形圈足,通体光素。烟壶盖为红碧玺制成。此烟壶风格素朴简约,红色壶盖则为作品的点睛之笔。

53.铜镀金松棚果罩

铜镀金松棚果罩,高67cm,直径34cm。清宫旧藏。   松棚果罩底座为木制红漆描金边六边形,上面为铜镀金底座,其上装有铜镀金嵌珐琅镶料石透雕护拦。镂空雕刻铜镀金二龙戏珠纹支柱,6根支柱共用12条行龙托起顶部。以绿色丝线搓成松枝覆盖于顶面,顶面采用古建筑中的亭阁式铜镀金顶盖,6条金龙的头部从顶部各角探出。该果罩造型美观,工艺独特。   松棚果罩是皇宫举办庆典宴席时放置果品的陈设之物。

54.紫檀柄青玉竹林七贤三镶如意

紫檀柄青玉竹林七贤三镶如意,清。   该“如意”是慈禧六十岁诞辰贡品,上题“亲王衔多罗惠郡王奴才奕祥之福晋跪进”。

55.画珐琅花果蝶烟壶

画珐琅花果蝶烟壶,清乾隆,口径1.6cm,底径2cmX1.5cm,高6cm。

56.红玛瑙光素鼻烟壶

 红玛瑙光素鼻烟壶,清,口径1.4cm,高4.8cm。

57.松石雕花填金鼻烟壶

松石雕花填金鼻烟壶,清,口径1.7cm,高4.7cm。

58.画珐琅开光鼻烟壶

画珐琅开光鼻烟壶,清乾隆,口径1.1cm,底径1.8cm,高5.4cm。

59.白套红玻璃鼻烟壶

白套红玻璃鼻烟壶,清,高5cm,口径1.1cm。

60.玛瑙葫芦式烟壶

玛瑙葫芦式烟壶,清,口径1.2cm,高5.5cm。

请扫描以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昆明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by/37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