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三九健康网广州妇儿ldqu
儿科医生不足是我国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携手依图科技启动了“咪姆熊”智能医生的研发,通过人工智能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提示。
目前,小熊医生刚刚满一周岁了,熟读近万份病历的它本领又有了大长进:能够看32种与发热相关的儿童疾病,其中对24种疾病的诊治性能达到90%以上。目前的培训情况显示,熊医生的诊疗能力已经相当于一个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在不远的将来,孩子有点小毛病,在家登录“咪姆熊”就可轻松诊治,医院服务的触手。
咪姆熊大众版可在手机上咨询问诊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数据中心梁会营博士介绍,“咪姆熊”智能医生其实是一个人工智能虚拟医生大家族。现在研发比较成熟的就是熊老大,它是一只“发热熊”,主要诊治发热相关的疾病。发热相关的疾病在门诊可以覆盖75%-80%的儿童常见疾病。
不少人以为有了“智能熊医生”,以后带孩子看病就不用找儿科大夫了,其实是种误解。“我们打造熊医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代替医生,而是辅助医生工作。通过AI、互联网技术等把优质医疗资源的一些知识经验转化成熊老大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起到临床上辅助医生的作用。”他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医生从重复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处理更高级更难的工作。
“咪姆熊”目前已分化成两个版本:简单易用的大众版和专业的医用版。未来,孩子生病发烧,家长可以先在手机和电脑网页上登陆“大众版咪姆熊”,就可以轻松向熊医生“咨询问诊”。
根据孩子出现异常的身体部位,家长对应点击咪姆熊的身上相应的图片区域,咪姆熊就会提出该部位细分的症状问题,比如:点击“额头”,它可出现“发热”“流涕”等常见症状,然后家长选择孩子的症状描述,咪姆熊就会给出初步判断,并提供就诊建议、应对措施。
“三大文本”缔造熊医生最强大脑
新增学习41种疾病
“咪姆熊”跟普通医生的成长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梁会营博士介绍,“发热熊”的培养训练重点是智能诊断能力,对疾病诊断准确了,后续治疗方案推荐才准确,实现真正“药到病除”。
咪姆熊刚刚满月的时候,它的学习重点是对疾病相关的语义理解,同/近义词判断。比如医学上所说的小细胞肺癌、肺小细胞癌、肺部……小细胞癌这些医学术语之间的区别,梁会营说,一个非胸外科、呼吸内科的医生都可能将这三个同义词搞混,也能将咪姆熊整得团团转。
不过,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咪姆熊”的学习能力比一般医学生更强,进步更快。它能够将医生的病案表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并消化吸收,加强记忆。
天的咪姆熊就已经熟读了多万份病历,30多份权威专家指南和共识,余万篇儿科发热相关学术论文,缔造了一颗超强知识大脑。
“到了6月龄的时候,它已经熟悉掌握了15种儿童发热疾病的诊治。”梁会营说,现在咪姆熊满一周岁了,能够看疾病增加到了32种,其中有24种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
目前的“咪姆熊”仍处于“实习期”,由导师医生带它成长,更好地提高性能。满周岁的它即将新增学习诊断呼吸科41个目标疾病,覆盖呼吸门诊97%的疾病。预计“咪姆熊”未来将能看73种病,并与患者实现直接语音交互。
未来陪同医生一起出诊
能发现患儿潜在的高危因素
除了疾病知识学习,咪姆熊医生也是会跟随儿科大夫一起出诊的。当然,它以一种计算机软件的虚拟形式,存在于医生的工作电脑中。
从演示中看到,医生在电脑输入一个发热患儿的病历,书写好“主诉”、“简要病史”、“体格检查”三项,“咪姆熊”马上就能快速给出诊断结果,计算出这个孩子可能罹患所有疾病的概率:73%的概率是急性支气管炎、13%的概率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的概率是急性鼻咽炎、3%的概率是急性扁桃体炎。结论如果和出诊专家的判断一致,专家可以点击同意结果;如果专家不同意咪姆熊的判断,那么熊医生会重新回炉再学习,找出自己误诊的原因。
“咪姆熊”最为难得的一点是,它能够根据孩子的病情描述去发现一些潜在的极小概率高危因素,用标红字体提醒医生需及时排查这种高危疾病,以免危及患儿性命。
梁会营透露,除了“发热熊”,医院正在着手研发“影像熊”、“营养熊”、“导诊熊”等,其中,影像医院特色的超声阅片诊断,帮助进行产检等,减轻医生的工作量。
来源:39健康网
通讯员易灵敏、陈昊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格元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f/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