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鼻烟壶也有大价值,翡翠鼻烟壶的来历
鼻烟壶为盛装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鼻烟是指一种烟草制品,加工转化后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后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鼻烟壶源于西洋,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我国,据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对它宠爱有加,更是开设过清宫造办处和景德镇御窑厂来进行鼻烟壶的精工制作。
皇家的推荐和看重,使鼻烟壶一时之间风靡全朝,成为无数达官显贵和商贾名流竞相追逐的掌中爱物,吸鼻烟、玩烟壶成了清代最时尚的行为,朋友会晤之际互赠鼻烟以表达恭敬之意,也变成了当时社交中不可或缺的礼仪。因为鼻烟壶越来越受推崇,越是珍贵材质制成的鼻烟壶越能反映主人高贵的身份,所以珍贵的翡翠、宝石、象牙、瓷器等陆续被作为原材料来进行鼻烟壶的制作,经过能工巧匠的一番雕琢和绘制,变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名贵艺术品。
国际上的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如今使用鼻烟的人虽然寥寥无几,但鼻烟壶的收藏却变得炙手可热,翡翠作为“玉石之王”,本就十分珍贵,做工精湛的翡翠鼻烟壶更是价值连城,堪称不可多得的古典瑰宝之一。
翡翠鼻烟壶的样式很多,可谓千变万化,瓜、果、梨、桃、鱼、蝉、龟等形态各异,由于我国制作玉器的历史很久远,工艺精湛,翡翠的颜色更为鲜艳,透明度更好,所以翡翠鼻烟壶更是美不胜收,一经问世,就赢得了大家的无限追捧。
老坑翡翠鼻烟壶选料讲究,纹饰典雅,雕工精美,件品大气,把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巧妙地融入其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绝对是一件珍贵而罕见的收藏品。
翡翠鼻烟壶盛行于大清王朝,虽然流传至今不过三四百年,但由于它几乎融合了所有的中国古典艺术,收藏价值很高。不管是玉石爱好者还是收藏家,说起翡翠鼻烟壶,无不津津乐道,对它趋之若鹜,并以拥有它为傲。
17世纪的欧洲,流行起了一种行为,人们将烘烤后的烟草、香料置入一个小木盒或者瓶子中,用鼻吸服,这种行为就成了后来的鼻烟文化。
传说,而过沙皇彼得大帝初见康熙时,康熙回赠的便是珐琅鼻烟壶,可见在历史外交的进程中,鼻烟壶也扮演了重要的地位!
鼻烟的历史
相传,鼻烟行为的最早,起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哥伦布的船队发现新大陆后,有新移民和殖民者们带回了欧洲,而后又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传递,于明朝时期,流入了中国,不过由于明朝自朱棣之后,沿袭朱元璋时期的禁海策略,实际烟草的进口非常有限,多数也只有南方两广一带偶有得见。
年,随着清朝康熙皇帝告平台湾,清廷才正式解除海禁,并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陆续设立了闽、粤、江、浙四大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事物;
海禁的解除,也带来了西方传教士的涌入,当时的传教士大量携带鼻烟及装有鼻烟的木盒和瓶子进入中国,一时间引发对鼻烟的风潮,
到了乾隆皇帝时期,更是以翡翠鼻烟壶赏赐王公大臣居多,上行下效,吸鼻烟就成为了清朝的一种社会时尚。
翡翠鼻烟壶的来历
相传最早时期,游牧名族的满人其实也有吸鼻烟的习惯,为了便于骑马作战,游牧民族常常以小瓶子装香料的方式,可以提神醒脑,于是,到了清兵入关后,顺治帝就以青铜铸造的鼻烟壶作为赠与大臣的信物。
到了康熙时期,由于西方人的涌入,而康熙皇帝又独爱西方工艺品,于是玻璃制的,并绘制了珐琅画作的鼻烟壶成为了紫禁城里的座上宾。
到了乾隆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到达了鼎盛,而乾隆爷又独爱翡翠制品,于是,翡翠鼻烟壶遍农墨登场,成为当时玩赏、收藏的佳品,好的翡翠鼻烟壶也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翡翠鼻烟壶的制作
翡翠鼻烟壶与扳指、花翎一样,是当时官员们的社交必备物,如今我们在博物馆,也可以见到源自清代的翡翠鼻烟壶,虽然其种水一般,而且质地不是特别好,甚至能够看到大量白色的结晶,但这也是由于鼻烟壶制作的工艺和翡翠品质决定的。
鼻烟壶制作过程需要用到掏膛这一工艺,以确保壶内有足够空间存放鼻烟,早古代,掏膛工艺采用的一般是金属的卷筒完成,根据清光绪年间出版的绘本《玉作图说》显示,是以铁轴辅架于旋车上,采用与剖料相同的方法碾磨,最后在膛内留一根玉柱,在用小锤轻震截取出来,过程缓慢,而且要把握尺度,避免膛壁过薄而导致破裂。
可见在那样一个纯手工的时代,制作一个好的鼻烟壶是多么吃工艺的活儿。
独特的收藏价值
到了现在,翡翠鼻烟壶已成为了人们手中的玩意儿,由于现代人吸鼻烟已经越来越少,这些精巧的工艺品,就成了人们手中的藏物和艺术品了。
尤其是历年来,国内外的拍卖机构拍卖的翡翠制品里,由清代留下的鼻烟壶数量繁多,常常以几十万元的高价拍出,可见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h/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