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鉴藏皇家轻奢新风尚雍正朝官造玻璃

康熙三十五年(),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清宫设立玻璃厂,三十九年()建成。从文献及传世品看,康熙朝玻璃厂已制成单色玻璃、玻璃胎画珐琅、套玻璃、刻花玻璃、磨花玻璃、洒金玻璃等品种(注1)。经过20余年的发展,到雍正朝,清宫玻璃厂继续制作供皇室成员使用、馈赠的玻璃器皿。从档案中可知,雍正朝的玻璃制作除主要在玻璃厂完成外,造办处的杂活作、玉作、珐琅作也参与了部分制作。

品种与工艺

单色玻璃

单色玻璃是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一类,也是雍正朝玻璃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前者是指不透明玻璃,后者是指透明玻璃。《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简称《清档》)中记载了雍正皇帝对单色玻璃制造的谕旨:

雍正五年,玻璃厂。五月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五月十五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中心填漆金龙碟一件,底刻“大明嘉靖年制”。奉旨:到冬令时着烧造玻璃处照此碟款式,不必刻花,或比此样式大些,或比此样式小些,成一桌十五件或二十件,烧做几份,其玻璃色不要一样,每色只做一件。钦此。(注2)

雍正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奉旨:照先做过的玻璃菊花碟子样收小些再做三十件,烧十五色,每色二件,摆在万字房西一路第七间屋内小洋漆书格上,分摆六落,每落五个。钦此。

这两条档案记录的是仿造同一件器物,表明玻璃厂在雍正五年、六年已经能够制作出至少15-20种颜色的玻璃器。遗憾的是,当年制作的几十件各色菊瓣式玻璃碟迄今尚未发现一件被保留下来,而制作它们的参照物——嘉靖填金菊花瓣式漆碟,则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北京故宫。

图1:黄色玻璃菊瓣式渣斗,清雍正

除这两条档案以外,见于雍正朝档案记载的单色玻璃有红色、大红色、亮红色、绿色、涅绿色、豆绿色、淡绿色、松绿色、假松石色、翡翠色、白色、月白色、亮白色、葡萄色、黄色、亮黄色、金黄色、橘黄色、酒黄色、蓝色、涅蓝色、亮蓝色、天蓝色、雨过天晴色、紫青色、天青色、金珀色、黑色、蜜蜡色、琥珀色等30种颜色。

图2-1: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清雍正

图2-2: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器底款识

北京故宫珍藏的雍正款玻璃器仅有21件,大都是单色玻璃,故宫以外世界各地的收藏数量也不会超过百件。笔者看到的雍正朝玻璃器,也是以单色玻璃为主,颜色有黄色、淡黄色、深黄色、雄黄色、亮蓝色、亮紫色、白色、红色、蓝色、葡萄色等,较档案记载要少许多。雍正款单色玻璃器的代表作品有黄色玻璃菊瓣式渣斗(图1)、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图2)、蓝色透明玻璃尊(图3)等。

图3:蓝色透明玻璃尊,清雍正

玻璃胎画珐琅

珐琅是一种烧绘于金属器、瓷器、玻璃器上的欧洲釉料。玻璃胎画珐琅是康熙朝首创,以玻璃为胎体造型,以珐琅釉料绘图进行装饰的复合工艺。雍正时期的档案中,玻璃胎画珐琅偶见记载,似乎不是这时的主要产品,如:

雍正元年,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一件。

雍正五年,珐琅作。闰三月,做得玻璃珐琅鼻烟壶十六个。

雍正六年,珐琅作。七月十二日,做得玻璃胎烧珐琅节节双喜烟壶一件。

雍正七年,珐琅作。四月十七日,郎中海望持出涅白玻璃半地瓶一件。传旨:此玻璃瓶甚好,底子不要浑棱砣平,其瓶身上画珐琅绿竹,写黑珐琅字,酌量落款,章法画样呈览过烧造。再玻璃厂照此瓶烧些。此瓶颜色用别样。好款式的亦烧些,上面或画绿竹,或画红花,或如何落款之处,酌量配合烧造。于四月十二日将涅白玻璃半地瓶上画得绿竹并字款图章呈览。奉旨:竹子甚好,但竹叶略多些,先烧造几件。于六月十二日烧得。

雍正十年,珐琅作。正月初九日,首领萨木哈交涅白玻璃胎泥金地画珐琅花卉水丞一件。传旨:此水丞款式甚好,但口子上白线宽了,改画细些,其周身花卉亦改画好花卉烧造几件。钦此。据柏唐阿邓八格等奏称,照此水丞仿做过未造成等语,理合声明。

从上述档案记载看,玻璃胎画珐琅在雍正朝有“玻璃(胎)烧珐琅”“玻璃珐琅”和“玻璃(胎)画珐琅”等不同称谓。雍正朝的玻璃胎画珐琅由造办处玻璃厂和珐琅作合作烧造,但制作的数量很少。到雍正十年,皇帝下旨令造办处仿造玻璃画珐琅水丞,却未成功,说明玻璃胎画珐琅制作难度很大。

目前已知的雍正款玻璃胎画珐琅实物只有台北故宫珍藏的一件竹节式鼻烟壶(图4)。此壶作三段竹节形,淡绿色地,绘碧竹二枝,衬以棕色斑点纹及蜘蛛两只,底饰灵芝,有楷书“雍正年制”写款。竹节和“节节”谐音,蜘蛛寓意“双喜”,或许即为《清档》中记载的雍正六年()制作的“玻璃胎烧珐琅节节双喜烟壶”。

图4:竹节式鼻烟壶,清雍正,台北故宫藏

套玻璃

套玻璃由两种以上颜色的玻璃制成。据文献记载,清代康熙时期已有套玻璃工艺(注3),但迄今尚未发现康熙朝的套玻璃器实物。雍正朝造办处档案中有关于当时制作套玻璃器的记载,但记录仅有几条,如:

雍正三年,玉作。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监张进喜交葡萄色八角玻璃鼻烟壶一件。传旨:照样各色烧些来。钦此。……于四年二月初十日做得套蓝螭虎鼻烟瓶一对……

雍正四年,累丝作。九月二十三日,太监张玉柱交来套红玻璃人参罐一件。传旨:配金盖。钦此。于十月二十四日配得。

雍正五年,烧造玻璃厂。三月十三日,首领太监李久明、萨木哈持来涅黄套红玻璃小盅一件,五彩缠丝玻璃鼻烟壶一件,涅黄玻璃鼻烟壶二件。奉谕:着交玻璃厂照样烧做。遵此。

从上述仅有的几条档案记载看,雍正朝真正制作的套玻璃只有雍正四年()做的“套蓝螭虎鼻烟瓶一对”。而套红玻璃人参罐一件只是配金盖,并没有交代清楚该罐是雍正朝还是康熙朝的器物。而雍正五年(),只记录了怡亲王下令照样烧做,而无制作是否完成的记录。由此可见,套玻璃并非雍正朝玻璃生产的主要品种。套玻璃器的大量制作是在乾隆时期,北京故宫收藏的有明确年款的套玻璃标准器主要是乾隆朝制品。

雍正款套玻璃器虽然罕见,却也非无迹可寻。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立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白套红玻璃圈足罐(图5)(注4),在红色套层玻璃上浅刻花纹,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双方框楷书款,符合雍正时期风格,可作为雍正朝套玻璃的标准器。

图5-1:白套红玻璃圈足罐,清雍正,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立博物馆和美术馆藏

图5-2:白套红玻璃圈足罐器底款识

刻花玻璃

刻花玻璃是在玻璃器表面阴刻花纹。《清档》中有康熙、雍正时期制作过刻花玻璃的记载,而明确制作于雍正朝的刻花玻璃器见于如下档案:

雍正五年,烧造玻璃厂。正月十六日,奏事太监刘玉、王常贵传旨:先赏蒙古王等曾用过乾清宫清茶房金珀色玻璃杯十八件,刻花白玻璃杯十四件,刻花蓝玻璃杯二十五件。着交烧造玻璃厂处照样补做。钦此。于本日清茶房首领太监李英交来作样玻璃杯五件,遂交玻璃厂领催保寿持去迄。于本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补做得金珀色刻花玻璃杯十二件,刻花白玻璃杯十件,刻花蓝玻璃杯十件。于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补做得金珀色刻花玻璃杯六件,刻花白玻璃杯四件,刻花蓝玻璃杯十五件。

图6-1:金珀色玻璃杯,清雍正,香港李氏藏

这条档案清楚地记录了雍正五年到六年(-)间玻璃厂共补做了57件金珀色、白色、蓝色刻花玻璃杯。香港李氏收藏家有一件与档案记载相吻合的金珀色玻璃杯(图6)(注5),外壁砣刻花卉、蝴蝶,底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这可能是目前所知的57件中的唯一传世品(注6)。

图6-2:金珀色玻璃杯器底款识

图6-3:金珀色玻璃杯图案

描金玻璃

描金玻璃是在玻璃表面用泥金描绘花纹图案。雍正朝档案中记载了描金玻璃的制作:

雍正四年,珐琅作。十月二十五日,员外郎海望持出描金花玻璃小壶二件。

雍正五年,珐琅作。十二月二十二日传做雨过天晴玻璃画泥金番花包袱式花插一件。记此。于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做得。

图7-1:透明浅蓝玻璃描金寿字纹盖碗,清雍正,香港李氏藏

香港李氏收藏家珍藏有一件透明浅蓝玻璃描金寿字纹盖碗(图7)(注7),饰以描金花纹,碗盖与碗腹饰四组勾莲花与团“寿”字。碗口沿边镌“雍正年制”楷书横行款。此碗虽不见档案著录,但其玻璃质感、纹饰和款识均是雍正朝的风格。除此之外,传世还有与此碗大小相同、工艺一致的透明玻璃盖碗。

图7-2:透明浅蓝玻璃描金寿字纹盖碗

搅玻璃

搅玻璃分为有胎和无胎两种。有胎的先用一色玻璃造型,再用半熔状的其它几种色玻璃条,在表面旋转贴出花纹。无胎的是用两色或若干种颜色的玻璃吹制而成,在吹制过程中形成带状或云雾状等不规则花纹。据档案记载,搅玻璃仅在雍正、乾隆二朝有制作。(注8)

北京故宫收藏的“雍正年制”楷书款搅玻璃马蹄式瓶(图8)(注9),通体于白色玻璃内搅有大小不一的紫红色斑点,正属于无胎的一类。北京故宫收藏有雍正款玻璃器21件,惟此一件为搅玻璃制品,弥足珍贵。

图8:“雍正年制”楷书款搅玻璃马蹄式瓶,清雍正,北京故宫藏

除了上述品种外,档案中还记载有“金星五彩玻璃”(注10)、“五彩缠丝玻璃”(注11)等品种,可惜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雍正朝制品传世,其面貌还有待新的发现及研究。

雍正朝官造玻璃器的类别与用途

从档案记录及留存下来的实物看,雍正朝的玻璃制品主要有生活用品、陈设用品、文房用品、宗教用品等类别。

生活用品

从上文档案以及传世品看,雍正朝的玻璃制品有杯、碗、罐、盒、渣斗、鼻烟壶等等,都属于生活用品的范畴。其中,鼻烟壶制作得最多,很受雍正皇帝重视,《清档》中制作玻璃鼻烟壶的档案较多,现仅列举一二:

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七日,太监刘希闻传旨:着将上用大红色、葡萄色鼻烟壶做些。钦此。雍正六年,珐琅作。七月十五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着照皇上常用的玻璃鼻烟壶式样用造办处库内金做鼻烟壶坯子二个。遵此。于十九日做得。照葡萄色玻璃鼻烟壶做的。

故宫珍藏的12幅雍正朝美人像中,其中一幅美人读书像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件透明红玻璃鼻烟壶(图9),虽无实物,但这幅画像亦十分珍贵地保留了当时玻璃鼻烟壶在宫廷中使用的情景。

图9:透明红玻璃鼻烟壶,清雍正,北京故宫藏

陈设用品

据档案记载,以玻璃制作的陈设品有瓶、花盆、磨棱球、菊花碟、轩辕镜等。瓶类又有天球瓶、八棱瓶、直颈瓶、觚形瓶、胆式瓶、马蹄瓶等。北京故宫珍藏有黄色玻璃直颈瓶(图10),英国布里斯图尔博物馆珍藏有透明红玻璃马蹄瓶(图11)。

图10-1:黄色玻璃直颈瓶,清雍正,北京故宫藏

图10-2:黄色玻璃直颈瓶器底款识

雍正帝似乎偏爱以各色玻璃器皿作为室内陈设。如上述雍正五年、六年仿嘉靖填金菊花瓣式漆碟制作的15种或20种不同颜色的菊瓣式单色玻璃碟,雍正帝特别交代要“分摆六落,每落五个”,陈设在圆明园万字房某屋内小洋漆书格上,专供观赏,而不为实用。

图11-1:透明红玻璃马蹄瓶,清雍正,英国布里斯图尔博物馆藏

图11-2:透明红玻璃马蹄瓶器底款识

文房用品

玻璃文房用品以水丞、笔架最多。从档案看,雍正皇帝多次下旨烧制玻璃水丞、笔架。如:

雍正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传做五色玻璃水丞二十五个,五色玻璃笔架十个。内红色五个、黄色五个、淡绿色五个、天青色五个、天蓝色五个。其笔架照水丞颜色一样做。记此。于六月二十日做得。

北京故宫珍藏有黄色玻璃椭圆形水丞、黄色玻璃圆形水丞(图12)、透明琥珀色玻璃六棱形水丞和多种颜色的笔架。

图12-1:黄色玻璃圆形水丞,清雍正,北京故宫藏

图12-2:黄色玻璃圆形水丞器底款识

宗教用品

有清一代,皇家信奉藏传喇嘛教,故制作了许多用于供奉的精美佛教用品,质地以金、银、珐琅、瓷等为主。雍正朝见于记载的与宗教用品相关的玻璃器物有佛珠和钵。如:

雍正五年七月二十日,玉作。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日郎中海望奉旨:新烧造的透明黄玻璃大有像琥珀蜜蜡矣,烧造玻璃时照样将数珠做几盘,俱配庄严。钦此。

布达拉宫珍宝馆中陈列着一件雍正款黄色玻璃簋式炉(图13),器型规整,颜色纯正,款识标准,是雍正朝玻璃器中的精品。此炉或许是当年雍正皇帝赏赐给西藏达赖或班禅的礼物。

图13:黄色玻璃簋式炉,清雍正,布达拉宫珍宝馆藏

玻璃制品在当时是新奇而珍贵的奢侈品,除皇家自用外,还用于赏赐王公贵族、朝廷重臣、外邦首领、宗教领袖等,成为政治活动中的物质载体。如:

雍正七年,记事录。五月二十二日为赏达赖喇嘛使臣拟定用玻璃盖碗三对,玻璃碟子一对,玻璃花瓶一对。赏暹罗国王、琉球国王、苏鲁国王珐琅瓶盒一份,玻璃大碗二件,玻璃盖碗六件。

结语

雍正朝是清代宫廷玻璃制造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档案记载看,雍正五年到七年间制作的玻璃数量最多,是雍正朝十三年间玻璃制作的高峰期。就雍正朝官造玻璃的特点与风格而论,它继承了康熙朝的工艺和品种,并重点发展单色玻璃,玻璃颜色达到了30种之多。雍正朝玻璃的器型以端庄典雅、棱角分明、线条流畅为主要特征,这与雍正皇帝胤禛、管理造办处的怡亲王的审美不无关系。作品以陈设品居多,实用品较少。从档案记载和保留下来的实物看,与康熙朝玻璃器或多或少受到西方传教士影响的情况不同,雍正朝玻璃器造型和纹饰的风格已经民族化、中国化。清代的玻璃制作自康熙朝开始,到雍正朝可以说是个发展高潮,为以后乾隆朝玻璃发展达到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荣为北京故宫研究员

注释

注1:张荣,《康熙朝御制玻璃赏析》,《收藏家》,(9),页35-36

注2:《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胶片64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按:以下清档引用来源相同,不再注)

注3:清代著名学者赵之谦《勇庐闲诘》写道:“时(康乾之时)天下大定,万物殷富,工执艺事,咸求修尚。于是列素点绚,以成文章,更创新制,谓之曰套。套者,白受彩也,先为之质曰地,则玻璃砗磲珍珠,其后尚明玻璃,微白,色若凝脂,或若霏雪,曰藕粉。套之色有红有蓝,更有兼套曰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叠套,雕镂精绝。康熙中所制浑朴简古,光照艳烂若异宝。乾隆以后,巧匠刻画,远过詹成,矩凿所至,细入毫发,扪之有棱。”见(清)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新编》卷四七,新文丰出版公司,页

注4:(英)凯特·纽纳姆著、李绍毅译,《凯特?纽纳姆对布里斯托尔博物馆藏中国玻璃器的新认识》,《紫禁城》,(2),页83,图14

注5:许建勋、林业强,《虹影瑶辉:李景勋藏清代玻璃》,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年,页,图版97

注6:许建勋、林业强,《虹影瑶辉:李景勋藏清代玻璃》,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年,页64(转引自张荣,《忽看不似水,色绝如隔尘——清代雍正御制玻璃》)

注7:许建勋、林业强:《虹影瑶辉:李景勋藏清代玻璃》,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年,页,图版94

注8:张荣主编:《故宫收藏?你应该知道的件玻璃器》紫禁城出版社,8年,页

注9:张荣主编:《光凝秋水:清宫造办处玻璃器》,紫禁城出版社,5年,页,图版16

注10:如雍正元年杂活作有“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金星五彩玻璃鼻烟壶二件。王喻:照此样烧玻璃的鼻烟壶几件。遵此”的记录。按照这个命令,共做得镀金盖、象牙匙各色玻璃鼻烟壶件

注11:如前文雍正五年烧造玻璃厂有“三月十三日,首领太监李久明、萨木哈持来涅黄套红玻璃小盅一件,五彩缠丝玻璃鼻烟壶一件,涅黄玻璃鼻烟壶二件。奉谕:着交玻璃厂照样烧做。遵此”的记录

典藏鉴藏

日本无米迹,乃从《乐兄帖》开始:从《米芾乐兄帖·题跋》的出现谈《乐兄帖》在日流传经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

《典藏·古美术》中国版10月号

张荣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太原哪家好
移动app后台开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h/37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