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医院如何治疗分泌

分泌性中耳炎也即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根据西医学本科最新教材(第八版教材),应当统一地将其称为:分泌性中耳炎。按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到达8周以上者为慢性,本病是常见耳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与鼻窦炎、咽炎与鼻咽炎、腺样体肥大等病引起,由于解剖学因素与发育尝不完善,学龄前儿童更容易发生本病。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影响听力,在急性期往有耳痛、耳内胀闷阻塞感、耳鸣、自听过强(自己对自己讲话的声音感受很强,对外界的声音反而觉得隔了一层膜)。由于儿童不会主诉,容易病程延长,并导致较明显的听力减退而影响终身,因此是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杀手,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西医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西医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则,主要是解除病因,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鼓室积液。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各种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不解决,容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生。常见的有:

(1)急性上呼吸感染(急性鼻炎与急性鼻窦炎、急性咽炎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只有治疗好好了这些急性炎症,非化脓性中耳炎才有可能得到完全治愈。因此,在治疗方案中,既要考虑到治疗上呼吸感染,也要考虑到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2)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或鼻窦炎不愈,其分泌物后流或下鼻甲后端的肥大压迫咽鼓咽口,非化脓性中耳炎就难以治愈或容易反复。因此在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时,需要积极治疗鼻病。

(3)慢性鼻咽炎、慢性咽炎与慢性扁桃体炎:这几种慢性炎症均有可能引起嘿鼓管咽口部位的黏膜肿胀而进一步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在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也需要积极治疗这几种咽喉病。

(4)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时压迫咽鼓管咽口,腺样体肥大不解除,非化脓性中耳炎就难以治好或容易复发。因此,西医主张,非化脓性中耳炎因腺样体肥大所致或伴有腺样体肥大者,应当对腺样体予以手术切除。

2、内服药物治疗:主要适合于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复发者。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抗生素(如安必仙、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炎症;二是激素(如强的松),其作用一是可以帮助消除炎症,但更重要的是防止因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耳积液后引起鼓室内粘连(引起粘连后,听力将明显降低);三是咽鼓管促排剂,如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吉诺通),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切诺),作用是消除炎症,促进咽鼓管清除鼓室积液。三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激素不宜单独使用。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主要是咽鼓管促排剂,如吉诺通、切诺。如果没有新近的上呼吸道感染、没有进行鼓膜切开,一般没有必要使用消炎药;如果没有明显的鼓室积液,一般也没有必要使用激素。但西药对于此类情况,效果往往较差。

3、局部治疗:主要包括:

(1)滴鼻药:主要适合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先滴减充血剂(如1%麻黄碱滴鼻液、达芬林、诺通,鼻眼净,等,任选1种)滴鼻,然后再滴消炎滴鼻剂(医院自行制剂,如呋麻滴鼻液、鱼腥草滴鼻液、纳米银滴鼻液,等;选1种即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滴鼻方法:将头侧向一边,并尽可能地后仰,然后将减充血剂滴入头位低的那一侧,并稍稍捏几下鼻翼,保持这一头位1分钟左右,使药物后流到鼻咽部(这样就可以让药液后流,从而发挥收缩咽鼓管咽口、使其肿胀迅速消退,达到开放咽鼓管咽口的作用,空气即可以进入中耳腔了);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滴对侧鼻腔。滴完减充血剂,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滴消炎药。减充血剂有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每天连续使用一个月,很有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但由于此处用它主要是为了使咽鼓管通畅而不是治疗慢性鼻炎,因此,连续使用不超过半个月,一般不会形成药物性鼻炎;但若需要使用的时间较长者,可以考虑用三天、停三天的方法,以延长使用期限。

(2)自行咽鼓管吹张法、自行鼓膜按摩法(方法见后)。医院可以进行鼓膜按摩仪的治疗(鼓膜按摩法)。其作用是帮助咽鼓管恢复正常功能,消除阻塞,有利于中耳腔的气压平衡和中耳内的积液排出,有利于鼓膜内陷的复原。

(3)咽鼓管吹张法:用器械吹张,由医生操作,主要适合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作用机理同咽鼓管自行吹张法,但效果更好,需要医生操作,有时可能引起局部黏膜受损;操作不当,也可能使鼓膜穿孔(极少)。

(4)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有鼓室积液者,同时可以注入某些药物,以加强局部治疗的效果。抽液只能被动的排出中耳内的积液,治标不治本,抽液后仍然可以再次发性积液,有时需要反复抽液。西医主张必用,如果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加强利水排液的中药),不一定非得使用此方法。

(5)鼓膜切开(或激光打孔):主要是使中耳腔内积液排出;亦可加置管引流。主要适合于鼓室积液者。作用机理与穿刺抽液一样,如果置管,保留置管的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采用中医药为主的疗法,可以不必采用此法。但若不能保证中医药疗法具有很好效果的话,本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鼓膜切开后,待中耳炎愈后,穿孔处可以自行愈合,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也极少有报告因为鼓膜切开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者,因此可以放心(今年以来,在网络咨询中,遇到两例患者因切开鼓膜引起流脓者。说明切开鼓膜后,有可能引起鼓膜化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对此,需要按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治疗)。

4、其他治疗:如声频共振仪、理疗、激光,等。作用机理复杂,以消炎促进中耳功能的正常为主。

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何最佳方案?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以中西医结合方案为宜。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1)针对病因治疗是必要的,其中特别是需要考虑到治疗上呼吸道炎症,无论是西医治法或中医治法,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2)在内服药物方面,如果能够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可能更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3)有必要使用滴鼻药。

(4)有必要配合自行按摩鼓膜、自行吹张咽鼓管,每天数次,方法见后文。

(5)对于有鼓室积液者,可以考虑穿刺抽液或置管。但若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内服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穿刺抽液或置管。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针对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如果儿童有腺样体肥大,可以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如果成人有下鼻甲后端肥大,可以考虑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如果有鼻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等,应当同时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2)尽可能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西医治疗缺乏更好的内治用药。此阶段若采用消炎药物,效果较差,疗程较长,将增加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3)有必要配合咽鼓管吹张的方法,并加强自行吹张与自行按摩。

(4)愿意接受西医治疗者,对于有鼓室积液者,可以采用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或置管等治疗方法。

三、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1、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疾病、咽喉疾病有关,因此,积极治疗、预防这些疾病,也就能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2、注意擤涕方法:成人与较大儿童,要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同时擤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不让鼻腔或鼻咽部的感染因子进入咽鼓管;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最好是用吸涕器吸出,或监护人(无传染病者,先潄口干净)用嘴将其鼻涕轻轻地吸出(一侧一侧地吸,勿两侧同时吸,将吸出物吐掉并潄口),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

3、小孩预防感冒,若是感冒后一定要及时治疗。

四、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的相关问题

1、为何有些人鼓室(中耳)反复积液,难以痊愈?如何治疗为宜?

对鼓室(中耳)反复积液者首先应排除鼻咽癌的可能(进行鼻咽部的纤维镜检查,或CT检查,必要时进行鼻咽部取活组织作病理要片检查)。一般情况下,鼓室反复积液难以痊愈,主要与体质有关。而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中,可能与低毒性感染(细菌性、病毒性)、变态反应性、机体功能状态失调等有关,容易导致反复积液、病程迁延,形成慢性。

2、鼓膜内陷对听力的影响大吗,能否完全恢复正常?

鼓膜内陷主要是由于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生后,鼓室内空气压力减小(或称鼓室负压)所引起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内陷经过治疗后,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内陷,以及反复感冒所引起的鼓膜内陷,则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因此,鼓膜内陷多见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不明显,但曾经多次感冒过的患者。因此,很多人都存在鼓膜内陷。鼓膜内陷后,可以影响鼓膜的的振动,从而影响到鼓膜对声音刺激波传导到中耳、到内耳的功能,出现听力减退。但轻微的鼓膜内陷对听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可以不影响与人会话的正常听觉功能;严重的鼓膜内陷可以引起明显的耳聋(轻度、中度)。促使鼓膜内陷恢复正常的办法,除了必要的医学治疗外,可以由患者自行操作的治疗方法就是“自行鼓膜按摩法”与“自行咽鼓管吹张法”。

3、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严重听力减退如何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所引起的严重听力减退,主要是由粘连性中耳炎所致。粘连性中耳炎属分泌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及其所引起的耳聋不好治疗。可以考虑进行中耳成形术,或佩戴助听器。

注意事项

中耳炎患者一定要禁忌烟酒、禁忌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清淡,不吃海鲜等鱼腥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感冒加重,以及避免耳朵进水。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若作者要求删除,我们第一时间执行,谢谢支持。

健康-

在临汾的广大朋友,如果您遇到耳鼻喉、等相关病患,医院问诊,我院是临医院,配备多名耳鼻喉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生,并且会不定期邀请北京、太原、西安耳鼻喉专家来院坐诊。

联系我们

-8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h/55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