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户八窗明,玲珑闭上清杜月笙亦君子亦流氓

在世人眼中,杜月笙是民国时期“玩转”上海滩的乱世枭雄、青帮大佬、流氓大亨。

他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既黑且白、既恶且善,亦流氓亦君子。

他出身于民间最底层,在乱世之中不甘平庸,短短十余载步步为营、节节高升,打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

他就像一个多棱的广角镜,任何瞬间的定格,都是截然不同的落英缤纷、斑斓颜色,虽谈不上美轮美奂,但这是他真实的存在。

世人眼中的杜月笙

1.教员对杜月笙的评价:终其一生有本事、没脾气。

杜月笙童年极为不幸,父母离世,妹妹被送人。后来在外婆的呵护下,寄住在舅舅家,但是舅母嫌他,表哥表嫂也不待见他。

14岁那年,杜月笙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去大上海闯荡。满头银发的外婆,带着满心地不舍和担忧,老泪纵横,一直将他送到村口。

杜月笙扬起双目凝视远方,略带稚气地对外婆说:“别担心,我一定要混出个样子,风风光光的回来……”

就这样,杜月笙带着初生牛犊的浩然之气,笃定地奔向人生的下一站。

从杜月笙不幸的童年看,他来自社会底层,懂得讨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因此他不光对手下兄弟好,对府上的佣人也很少说重话。

他一生重义轻财,对人对事包容圆滑,上至高官名流,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买下了整个上海滩的江湖交情和体面。因此他常对身边人说:“钱乃身外之物,交情吃不光、花不光。”

杜月笙最辉煌的时候,章士钊、江一平、杨度等人,对他甚是拜服和客气,即使是名震上海滩的远东第一杀手王亚樵,也要给他三分薄面。

这样一个有本事、没脾气的带头大哥,想不赢都不行。

2.沈醉对杜月笙的评价:一个贫民窟走出来的“小瘪三”,懵懵懂懂地冲进十里洋场,最终混出了偌大的名堂。

上海滩第一难

初到上海,杜月笙在潘胜源水果店当学徒,店掌柜叫王国生,是个老好人。在水果店,杜月笙练就了单手削梨、梨皮薄而不断的好功夫,江湖人称“水果月笙”。

可惜好景不长,杜月笙在上海滩的繁华风月、纸醉金迷中,常与一帮市井流氓、贩夫走卒厮混,养成了不少江湖恶习。

后来杜月笙偷拿水果店的钱去赌坊,结果输得精光,再无颜面回到店里。

杜月笙身无分文,四处流浪,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王国生找到他,既往不咎,继续让他回到店里做事。

王国生的良善,让杜月笙幡然悔悟,也让他看到了扶危济困、雪中送炭是敲开人心、扬善天下的最好手段。

时来运转入青帮

离开水果店后,杜月笙结识了陈世昌、马祥生等人,并加入青帮。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青帮头目,属于“通”字辈,而杜月笙排在“悟”字辈。

在那个时候,黄金荣已经是大哥级人物,杜月笙为了结识黄金荣,抓住机会进入黄公馆做事。

至此,杜月笙再无退路可言,只能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地等待机会。

人生第一个大贵人

终于,杜月笙等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贵人——林桂生。

林桂生,黄金荣老婆,彼时身体有恙,正在养病。林桂生为了尽快康复,选用府里年轻力壮的男子“冲喜”,同时端药送水泡茶服伺她。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人一跳。在用了几个不尽如人意的小厮后,杜月笙“粉墨登场”了。

杜月笙半个月鞍前马后,衣不离体。很多时候不等林桂生开口,杜月笙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吃什么。

在杜月笙尽心竭力的照料下,林桂生的病逐渐好转。也正是这个时候,杜月笙进入了黄金荣的视线。

金钱试人心

林桂生病好后,杜月笙成为她的亲随。有一次林桂生去打牌,开场不大一会儿,她突然有事先行离去,于是让杜月笙接手。

打牌对杜月笙来说,小菜一碟,从来没有失过手。结果也是毫无悬念,杜月笙横扫全场赢了两千多大洋。

杜月笙自小到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但是他明白这钱不能动,于是杜月笙拿着钱跑回十六铺,一部分还债,剩下的一分不留,全都给了从前一起混的兄弟。

这一切被林桂生、黄金荣看在眼中,服在心里:“这个杜月笙轻财重义,假以时日,绝非池中之物。”

难啃的“鸡肋”公兴俱乐部

在林桂生的举荐下,黄金荣让杜月笙打理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一个不折不扣的“鸡肋”,因为临街不远,还有一家同行,生意火爆,这给杜月笙造成很大压力。

就在杜月笙筹谋如何破局之时,他的一个手下,竟然找上门去闹事,这下惹恼了对方的老板严老九。

严老九放话,一定要给杜月笙好看,大丈夫能屈能伸,杜月笙便带上大笔现金,亲自登门给严老九道歉。

退一步海阔天空,杜月笙给足了严老九面子,一场剑拔弩张的火拼消弭于无形,二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3.蒋介石对杜月笙的评价: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年,蒋介石听闻杜月笙离世,提笔写下“义节聿昭”的挽联。简简单单四个字,道尽他的风雨一生。

杜月笙与“少帅”张学良的前尘往事

晚年的张学良回忆道:“我非常佩服杜月笙,他是我的好朋友,是个人物。”

“九一八”事变后,少帅张学良丢了东北,携夫人于凤至、赵四小姐悄然南下,准备旅居上海。王亚樵得知消息后,扬言要除掉张学良,杜月笙得到消息后,就跟张学良说:“到我府上,安心住下!”

这让无路可去的张学良大为感动,于是张学良一家住进了杜府,他还成功戒掉了大烟。

杜月笙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前尘往事

杜月笙和戴笠的交往,很能说明杜月笙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识人之能。当年戴笠在上海滩,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马仔。

有一次戴笠在杜月笙的赌场赢了很多钱,杜听闻有一个砸场子的小子很厉害,不气也不恼,还单独见了戴笠。

二人一番长谈,戴笠给杜月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戴杜二人结拜为兄弟。

后来戴笠成为军统特务头子,蒋介石最信赖的心腹,杜月笙也靠着两人昔日的关系,生意和地盘水涨船高、更加红火。

杜月笙与黎元洪的前尘往事

当年黎元洪下台,所到之处,世态炎凉,后来辗转落魄上海。黄金荣和张啸林都认为没必要理黎元洪,但是杜月笙向来喜欢结交名人名士,因此对黎元洪执礼甚恭,倾力相交。

为保证黎元洪的人身安全,杜月笙把自己的别墅送给黎元洪,并派专人警卫。尤其是每次黎元洪出门,排面摆得很足。杜月笙和黎元洪萍水相逢,却能在黎最为落魄之时,给予足够的体面和尊重。

黎元洪为感谢杜月笙,特意奉上“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彩虹大礼。杜月笙的礼贤之名,就此传遍大江南北。

杜月笙与梅兰芳的前尘往事

抗战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隐居上海,发誓不为日本人唱戏,因此生活潦倒,只能以卖字画为生。

杜月笙为了帮衬梅兰芳,又不失体面,暗地里派人去买字画,巧妙地帮梅兰芳渡过艰难的时日。

很多与杜月笙打过交道的人,非黑即白,但都众口一致地叹服其为人和格局,这也为他积攒下了海量的人脉和关系。

4.黄金荣对杜月笙的评价:知情重义,有恩图报,落井不下石之人。

帮“大哥”不肖子两还赌债

杜月笙做事既有杀伐果决、心狠手辣的一面,更有为人侠骨柔情的一面。

陈世昌,是杜月笙加入青帮的引路人,有提携之恩,陈世昌退休后,杜月笙对他始终照顾有加。

陈世昌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常在外闹事,杜月笙多次帮他平事解围。事后杜月笙跟陈世昌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孩子没事就好。”

别人存的是钱,杜月笙存的却是交情和恩义。

“雪中送炭”报恩黄金荣和林桂生

黄金荣夫妇,于杜月笙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

当年黄金荣喜新厌旧,强娶露兰春,抛弃原配林桂生,为此还得罪了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被打入大牢。

杜月笙为营救黄金荣,不惜单刀赴会,拿出股份作“筹码”,才把黄金荣捞出来。杜月笙的身边人大惑不解,认为没必要,帮是人情,不帮是本分。

杜月笙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受人恩惠,不敢忘,知恩图报,绝不落井下石。”

还有一段经历,黄金荣抛弃林桂生后,杜月笙二话不说置办了一套宅院,派专人打理阿桂姐的生活,每逢节假日都会去探望。

杜月笙离开上海时,见的最后一个人,就是林桂生,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个于他有大恩的女人。

5.朱小平对杜月笙的评价:界限分明,在民族大义面前坚决不当汉奸,积极为抗日做贡献,做过不少好事;另一方面,作为旧中国上海青帮大头目,他既是蒋介石迫害革命人士的急先锋,又是蒋在上海滩极力拉拢的一枚重量级棋子。

如果不是杜月笙,中国革命也不会在白色恐怖时期,处于那种更加危险的境地。

如果不是杜月笙,祸国殃民的鸦片也不会在上海横行,让整个上海滩变得乌烟瘴气。

因此,不能用简单的黑与白、好与坏来评价杜月笙。

6.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杜月笙的评价: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

章太炎晚年客居苏州,起初对杜月笙有很大偏见。后因杜月笙帮忙摆平了其侄在上海租界的纠纷,二人关系渐渐热络起来。

杜月笙专程去苏州拜会章太炎,临别之际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压在了茶杯下面。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引经据典,改为“杜月笙”,一字之差,气质内涵全变了。章太炎还亲自执笔,为杜月笙修订家谱。

杜月笙一生都在洗白自己的江湖气,他知道想要摆脱市井草莽的形象,仅凭儒雅之气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次,杜月笙应邀出席一个名流宴会,他发现没有一个人戴闪闪发亮的大钻戒。回到家后,他直接把钻戒扔进保险箱,从此日日长衫、风纪庄严。

杜月笙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但是在章太炎的鼓励和带动下,成为能写一手漂亮小楷,穿蓝色长衫,满口儒雅的中国教父。

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3位大佬的对比

在上海滩青帮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

黄金荣生于年,而张啸林和杜月笙,分别生于年和年。

当年三人也搞了一次“桃园结义”,一个头磕地上拜了把子,黄金荣是大哥。

1.黄金荣

市井出身,先是跟师傅学裱画当匠人,又成为租界捕快、“包打听”,再后来邂逅上海滩美女林桂生,成就了一段姻缘。

黄金荣为人狡黠、精于世故,他借助巡捕的身份,以及手下一票兄弟,在当时大上海派系林立、鱼龙混杂的环境中左右逢源,分到了那块最大的蛋糕。

虽然黄金荣在大上海呼风唤雨,但是打理生意、经营产业却不是他的强项。他除了强买强卖、仗势豪夺之外,几乎毫无亮点可言,而头脑精明、擅长钻营的杜月笙,恰好补上了这块短板。

2.张啸林

张啸林、杜月笙都是林桂生发现并选出来的,足见林桂生也是一个善于识人用人的女中豪杰。

张啸林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时人称“三色大亨”。抗战时期,张啸林勾结日本人无恶不作,是三人中最招人唾弃、为人不齿的一个。

后来军统策反了张啸林的贴身保镖林怀部,此人素有爱国情怀,枪法极准、百发百中。最后林怀部用自己的命换张啸林的命,干掉了张啸林。

3.杜月笙

杜月笙会做人,自己也争气,在林桂生的青睐和照拂下,成为黄金荣的左膀右臂。

比起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格局气量更高远、更开阔,他看淡名利,看淡钱财,看淡得失,真正做到了散财聚人、人聚财来。

他一生仗义疏财,帮人无数,结交了很多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

他一生圆滑多诈,却又很讲义气,成功的处理了上海滩帮派势力和各大军阀之间的关系。

自他开始,青帮上下一改身着短衣、卷袖开怀的传统扮相,四季斯文长衫,形象丰神俊朗。

他曾经为虎作伥、杀人如麻,双手沾满革命烈士的鲜血,却又有沉船明志、旗帜鲜明的爱国护家之心。

他挣着杀人越货、伤天害理的黑心钱,却能够化家为国、急公好义,兼济天下苍生。

杜月笙5位温润如花、姿容出众的夫人

杜月笙5位夫人,分别是大太沈月英,二太陈帼英,三太孙佩豪,四太姚玉兰,五太孟小冬。

五太——民国一代名伶孟小冬

杜月笙5位夫人中,他最爱的便是孟小冬,生于梨园世家,京剧老生名角,黛眉凤目、一团英气之中不失妩媚。

孟小冬早年与梅兰芳交往,分手后欲入空门,杜月笙派人给孟小冬带了一句话:如果你浪费了才华,岂不是很可惜?

最后在杜月笙的苦苦追求下,二人走到了一起。民国一代名伶孟小冬,一身傲骨、半世峥嵘,委身于杜月笙,也擦亮了他传奇的一生。

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后来回忆:“父亲一向欣赏孟小冬,她也仰慕父亲,她嫁给父亲不是报恩,更不是无奈之选。”

四太——京剧名伶梁玉兰

姚玉兰年轻时气质淡雅、容颜俏丽,后经林桂生撮合,嫁给杜月笙。

婚后生下二子二女,姚玉兰和孟小冬是闺蜜,而孟小冬能够嫁给杜月笙,姚玉兰功不可没。

姚玉兰、孟小冬的晚年,都归于平淡、寥落,但也算各得其所,结局不差。

三太——漂亮花旦孙佩豪

孙佩豪是名角筱桂荪的外甥女,唱功了得,年纪轻轻便登台亮相。

她气质端庄、温婉迷人,一番追求之下,杜月笙终抱得美人归。

孙佩豪育有杜维屏、杜维亲二子,她此生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和四太姚玉兰的“宫斗”大戏。

二太——交际花陈帼英

身材高挑、肤白貌美的陈帼英,家境并不算好,早年辍学到百乐门陪舞赚钱、补贴家用,成为上海滩的头牌交际花。

陈帼英育有维桓、维翰、维宁三子,当年她本有机会去台湾,却因在香港期间和杜月笙不睦,负气返回上海,晚景凄凉。

大太——原配沈月英

杜月笙的正房原配,最初是黄金荣府上的下人,属于贫贱夫妻,风风雨雨熬过来的。

沈月英一生没有生育,有一养子杜维藩,杜月笙视如己出。说来也怪,自从这个养子进了杜家门,杜月笙的事业顺风顺水,养子俨然成了杜家的“幸运星”。

杜月笙人生最后时光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狂撕欠条

年,杜月笙病势渐沉,他知道时日无多,该到交代身后事的时候了。

杜月笙让大女儿取来一个尘封多年的保险柜,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里面不是支票和珠宝,而是塞得满满的欠条。

不同阶层、各种身份的欠款人,足有数百之多,杜月笙没有犹豫,把欠条全数撕光。

此时的杜家,已经大不如从前,撕欠条无异于烧钱,儿女们很是不解,甚至心里还有些恨意。

杜月笙知道儿女的想法,于是平心静气的说道:“这些欠条,是人脉,是交情。把它们撕掉,前尘往事的恩恩怨怨也就一笔勾销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杜月笙的人生阅历,深谙人性之道,早已看透人世间的冷暖百态,这么做就是为了不祸及子孙。

第二件事——调包两封信

五十年代初,很多上海乃至江浙地区的工商、实业和银行业大资本家,都跟杜月笙一样,暂居香港,静观时局之变。

这些资本家的实力犹在,影响力也很大,当时国家重建,百业待兴,需要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些人都在看着杜月笙。

无论杜月笙选择回上海,还是远走台湾,他们多半都会追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杜月笙一念之间的取舍,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因此国共两方的诚邀和拉拢从未间断。

当时,杜月笙以绍兴师爷骆清华为谋主,通过一生挚交钱新之的外引内联,给大陆和台湾发出谢辞信,声明本人沉疴复发,行动不便,只能暂居香港。

私底下杜月笙指使钱新之,悄无声息地将写给大陆和台湾的两封信调了包,上演了一场“醉酒误事”的好戏。

一切都如杜月笙所料,两方接到信之后,知道彼此都在争取杜月笙,因此在杜月笙居留香港一事上达成了“默契”。

就这样,曾经的江湖枭雄,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声不响地以中庸之道,快刀斩乱麻,继续留居香港,把从容和体面留给了自己。

第三件事——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月笙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

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一句话:“好,我没希望了,大上海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至此,这个叱咤上海滩风云二十余载的大人物,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他从浅屋矮瓦的贫民窟走出来,赤手空拳地杀进上海滩十里洋场,干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他身世悲苦凄凉,能活下来都是一个奇迹,却造化般地左右逢源,时有贵人相助,在黑白两道、政商两界,闯出了偌大一片天地。

他双目如炬、清朗平和,灿烂如莲花、鲜明而多彩的人物性格,最终造就了一代江湖枭雄、传奇人生。

这正是:

风雨飘摇江湖路,乱世枭雄化凡尘。

日落星光,尘埃落定。

春风不语,既随本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zd/9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