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手中一杆枪,何时心甘把它放
现在抽烟的人越来越多。在烟民眼里,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困了,抽根烟提提神;睡了,抽根烟好入眠;醒了,抽根烟精神精神;干活前,抽根烟好干活;干活累了,抽根烟歇歇,解解乏;吃饱了,抽根烟解解腻,总之抽烟的理由一大堆,数都数不过来。
街头巷尾,相信随便找个烟民朋友问一问,都能说出抽烟的害处来,可事实是明知道抽烟危害挺大的,就是不愿意戒。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或许你会说,经济状况允许这么做;或许你会说,抽了这么多年烟了,戒不了;又或许你会说,身体没有因为吸烟亮起红灯,没有迫切戒烟的需求。可你是否知道,在你悠闲吞云吐雾时,香烟里面的很多成份都会在慢慢地损害你的身体。
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合物,其中包括杀虫剂和熏蒸剂的主要原料尼古丁;铺马路的原料之一焦油;汽车尾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固体);工业燃料与假酒的原料甲醇等,若是将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想必没有人愿意喝,哪怕是一口,但制成了香烟,很多人却趋之若鹜。殊不知,吸烟时,大量有害物质就随烟雾经过口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吸进肺里,并迅速地扩散到血液中,影响心脏、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加患癌风险。
史料记载中的烟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在明代时曾作为药物被收入医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本草正》中。自明未清初起,烟草成了普遍的吸食之物,从旱烟、水烟、鼻烟的衍变,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着人类身体健康。
中医学家吴澄在《不居集》一书中列有《烟论》一章,提出“虚损之人,最易戒此”的观点,他认为“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固液枯,暗损天年”,指出吸烟是妄损脏腑、无益长寿的恶习,是造成脏腑虚损的原因之一;清代中医学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将烟草归为毒药类,指出吸烟能够导致“喉风咽痛、咳血、失音之症”,发出了“卫生者易远之”的告诫;此外,清代中医学家赵学敏指出,烟草“耗肺损血,世多阴受其祸而不觉”,他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将吸烟的危害归纳为“伤气、伤神、损血、损容、耗肺、折寿”,劝诫人们“宜远之”、“宜戒之”。
有的烟民相对还比较“自觉”,担心自己抽烟会影响家人和身边同事的健康,每次抽烟都会去走廊、阳台,抽完在进去屋,他们通常认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他人吸到二手或三手烟了。这样做其实无济于事,只要你抽烟,你的身边就一定会有伤肺甚至致癌的物质存在。实验研究还证实,在30平米通风不畅的房间里同时点燃两支烟,室内空气的污染指数瞬间赶超重度雾霾。不吸烟的人在这种环境里,会即刻出现胸闷、头昏等不适症状,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关爱健康,从自身做起。吸烟者既害自己,又害他人,吸烟不仅是个人的不良习惯,更是一家人的健康隐患,为人为已,都应该趁早制订计划,科学戒除。
王健民
主任中医师、教授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哮喘、久咳、咽炎、支气管炎、支扩、肺炎、肺心病、肺癌、肺肿瘤、胃炎、肝胆结石、乙肝、慢性肝病、早期肝硬化、肝癌。对小儿哮喘、反复感冒、反复咳嗽、鼻炎、扁桃体炎亦有较好疗效。
坐诊时间
三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一、三、五、六、日全天
-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by/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