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降脂药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讲清~

细胞外蛋白质原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是近十年来研发的新型降脂药物,可单独或联合他汀类药物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目前国内已上市的PCSK9抑制剂有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和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

一、降脂机制

■LDL-C,是如何清除的?

LDL-C与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LDLR)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被转运至肝细胞内,在肝细胞内LDL-C被降解,之后LDLR重新返回到肝细胞表面。

■PCSK9,是什么?

PCSK9的全称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

PCSK9可与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LDLR)结合,导致LDLR降解,减少肝细胞表面的LDLR数量,从而减少血液中LDL-C的清除。

■PCSK9抑制剂的降脂机制:

PCSK9抑制(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选择性地与PCSK9结合,从而阻止PCSK9与LDLR的结合,抑制PCSK9介导的LDLR降解,增加肝细胞表面LDLR的数量,降低LDL-C水平。

二、降脂强度

表1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的降脂强度

三、临床应用

第一,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禁忌使用的患者中,单独用药或与其他降脂疗法联合用药。

第二,与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进一步降低ASCVD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包括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等。

■超高危ACSVD患者的定义:

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为超高危ASCVD患者。

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如果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4~6周LDL-C不达标(LDL-C<1.4mmol/L),建议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

四、用法用量

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和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均需要皮下注射。

五、不良反应

■PCSK9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

鼻咽炎、背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红斑、疼痛和淤青等。

PCSK9抑制剂与他汀类不良反应的比较:

1.肌肉毒性

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均未增加肌肉相关不良反应,有望成为他汀类药物肌肉相关不良事件人群降脂治疗的新选择。

2.肝毒性

PCSK9抑制剂相对于安慰剂不会显著增加肝功能损伤。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3.对血糖的影响

已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未增加糖尿病前期向新发糖尿病转化,亦不影响非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且并未增加血糖异常事件的发生率。

■PCSK9抑制剂特殊不良反应:

与所有治疗性蛋白质一样,PCSK9存在免疫原性的可能。

虽有少数患者体内产生中和抗体,但并不影响其长期降脂效果,只是增加了局部注射反应发生率。

本文来源:药评中心责任编辑:詹雨刘凤玲版权申明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End-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xxg

yxj.org.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jc/8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