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谈青海咽炎发病率高达30,治
“去年秋天的时候,觉得喉咙不舒服,医生说是慢性咽炎,每次吞咽都觉得喉咙里有东西,躺下去的时候尤其难受。”医院耳鼻喉科,38岁的陈女士向医生咨询。
近日,医院的门诊部了解到,最近咽炎患者显著增加。
秋季咽炎多发
咽炎既可以是全身疾病在咽部的反应,也可以是单一的咽部病变造成,如胃部疾病或者是鼻子、鼻窦疾病引起。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可有各种不适的感觉,如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在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
“秋天气候干燥,粉尘浓度增加,容易刺激并诱发咽喉炎,加上饮食不注意,也会引发咽炎。”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马新春介绍,引发咽炎的原因有多种,除了生活工作环境干燥,被粉尘、化学气体污染,烟酒、辛辣饮食长期刺激等,还可能有局部因素: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导致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邻近器官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龋齿、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炎性分泌物流入咽部,或慢性鼻病造成鼻通气困难而用口呼吸,以及咽部长期受过敏原的刺激都会引发咽炎。
全身因素也很关键,如患有肝炎、肺气肿、慢性心衰等全身慢性病的人容易得咽炎。再加上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精神紧张,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反复感染。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对外界环境、气候的改变比较敏感,容易引起过敏性咽炎。
青海的发病率高达30%
马新春介绍,咽炎的发病与地域有关,青海地区是全国咽炎病高发地区,主要是因为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冷空气对鼻黏膜的损伤相对较大,长期受干冷空气刺激,就会导致慢性咽炎的产生,因而患病人数众多,发病率高达30%。
眼下正值秋季,早中晚温差较大,由此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病人增多,其中受到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导致咽喉部感染发炎的病人也在明显上升。另外,日常生活中吸烟饮酒,嗜食辛辣之品,饮水不足,也是咽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要注意气候对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做好正确的保护措施,除了使用药物,尽量避免接触易触发鼻炎的环境机制,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也可以在单位或者家里添加加湿器,养一些绿植,可以缓解咽部不适。
咽炎慎用抗生素
“我慢性咽炎治疗大半年了,总觉得咽干、咽痛、胸闷,有痰不能咳出。用了许多抗生素,起初效果还行,但一旦停止使用,没过多久就又复发!”市民侯先生说,咽炎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了,很苦恼。
许多患者认为慢性咽炎既然是炎症,就自作主张口服抗菌药物。对此,马新春解释,细菌不是引发慢性咽炎的唯一因素,人体抵抗力下降,体内环境紊乱等因素是其主因。滥用抗菌素不一定能治好咽炎,反而有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严重者甚至引起菌群紊乱等副作用,因此得了慢性咽炎后,不要盲目用药,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谨慎用药。
咽炎要治养结合
“慢性咽炎是可以根治的,只是治疗时应明确病因,对症下药。”马新春说,中医学认为慢性咽炎系脏腑阴虚、虚火上扰所致,宜滋阴清热治疗。慢性咽炎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引起,抽烟喝酒、吸入有害性气体或粉尘、熬夜加班、天气干燥、感冒上火、过度用嗓等都可引发慢性咽炎发作。中医上讲究调理,只要饮食得当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建议平时多喝水,注意清淡饮食,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治疗咽炎的中成药。
西药含碘,有处方药,也有华素片类的非处方药,可暂缓喉咙不适症状。要从根源上解决咽喉问题,还得治养结合,积极治疗有关全身性疾病以及临近组织的病变,如扁桃体、腺样体炎、鼻窦炎要及时彻底治疗。用药期间,患者应注意多加休息,避免抽烟喝酒,逐渐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有贫血与便秘应积极纠正,否则会加重咽炎症状。
预防咽炎要注意四点
慢性咽炎以咽痛、干燥、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发声等功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咽炎?马新春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调整好心态
慢性咽炎由于病程长,患者往往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利于康复,患者应主动学习慢性咽炎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并主动配合治疗。从心理上减轻负担,不要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疾。
2.饮食清淡
烟酒过度、辛辣食物是慢性咽炎的常见致病原因,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清淡,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忌食辛辣、煎炸、燥热之品,戒烟酒。
3.保持居室清洁卫生
粉尘、有害气体等可诱发或加重咽炎病情,患者应保持生活、工作环境清洁、通风良好。若外出时,应该戴口罩,以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吸入量。
4.作息规律、多进行体育锻炼
慢性咽炎多在受凉、感冒、疲劳等情况下发病,这是由于机体处于这些情况下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病。因此患者作息应该规律,不要熬夜,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咽炎患者需要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大家也要做好防治咽炎的措施,平时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多喝水能够促进人体有害物质的排出,尽量少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西海都市报记者/徐变银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监制/李皓编辑/赵越
西海都市报徐变银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f/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