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用感冒药成分大解析
儿童感冒药品种类繁多,但其成分有何不同?下面就儿童常用感冒药的成分进行解析,以解开各位心头的谜团。
作者:医院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儿童普通感冒即急性鼻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最常见类型,其临床主要特征包括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表现。临床中应用的儿童感冒药品种类繁多,比较代表性的有复方氨酚黄那敏、复方氨酚烷胺、复方氨酚甲麻、美敏伪麻等。下面就儿童常用感冒药的成分进行解析,以解开各位心头的谜团。
一、解热镇痛药
很多儿童感冒药名中都有氨酚XX,其中的氨酚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常用的两种解热阵痛药为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家长比较熟知的“美林”和“泰诺林”,WHO仅推荐此两类药物为儿童退热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作用在中枢,可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作用在外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缓解全身酸痛症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于布洛芬除了解热镇痛功能外,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关节炎关节痛时口服的芬必得就是布洛芬制剂。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药多为对乙酰氨基酚,其原因可能在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对胃肠刺激性小,适用的年龄段较大。口服含有解热镇痛类药物后,患儿多会发汗,加之发热时不显性失水的增加,因此需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的发生。
二、抗组胺药物
儿童感冒药中的“那敏”,主要指的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作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其能对抗过敏反应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缓解鼻粘膜充血水肿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喷嚏、流涕;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扑尔敏为第一代组胺受体拮抗剂,对外周及中枢的组胺H1受体选择性差,因此口服含有扑尔敏的抗感冒制剂后患儿可有嗜睡、困倦症状,从而增加休息时间,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帮助。而新一代的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曲普利啶、伊巴斯汀等,可选择性作用于外周组胺H1受体,从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三、金刚烷胺类
一些抗感冒复方制剂中的“烷胺”指的是金刚烷胺,其能抑制流感病毒甲型和丙型,特别是对亚甲型流感病毒作用较强,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为阻止RNA病毒穿透宿主细胞。如果病毒已穿透宿主细胞,还能阻止病毒的脱壳和释放核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此外,可封闭宿主细胞膜上的病毒通道,组织病毒穿入人体细胞。
四、盐酸甲基麻黄碱类
抗感冒复方制剂中的“甲麻”指的是盐酸甲基麻黄碱,其为拟肾上腺素药,属于鼻减充剂,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对a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可舒张支气管并收缩局部血管,作用时间较长。抗感冒制剂中的甲基麻黄碱可收缩鼻粘膜血管,从而减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症状;舒张支气管从而减少咳嗽、喘息。由于其对β受体有激动作用,因此可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心率加快,血压增高。
五、化痰祛痰类药物
有些复方抗感冒制剂中含有如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等,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使低粘度的唾液粘蛋白分泌增加,高粘度的岩藻黏蛋白产生减少,从而痰液粘稠性降低,易于咳出。与化痰药不同,祛痰药主要指的是以愈创木酚甘油醚为代表的恶心祛痰剂,通过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的恶心而反射性地使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
六、镇咳药
以氢溴酸右美沙芬、福尔克定为代表的镇咳药,主要作用机制为中枢性镇咳,可直接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枢,与可待因不同,无药物依赖性。对于两岁一下的儿童,因咳嗽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促进痰的排除,因此应用镇咳药物需谨慎,应用时多与祛痰化痰药物联合应用。
七、咖啡因
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的戒断症状。抗感冒成分中的咖啡因含量少,不会引起成瘾性。作为中枢神经兴奋药,其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可收缩脑血管,加强解热镇痛药缓解头痛的作用。
普通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多为3-5天,抗感冒药物多为复合制剂,各成分比例协调,主要起到缓解低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咳痰,改善全身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在感冒期间加强护理,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多饮水促进代谢,服用抗感冒制剂缓解症状,一般都会较快康复。若采取上述措施,症状持续3日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可能为病毒合并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等感染,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
2、中国药典年版
3、实用儿科药物剂量手册
妈妈小贴士:给宝宝喂药的技巧与常犯错误
错误一: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
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正确的方法是:喂小孩子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药匙;喂小婴儿吃药应该用滴管。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错误二: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将药水摇匀后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
错误三:喂药时说:“宝贝,它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绝对不要为了哄孩子吃药而骗他们说药的味道十分美妙。孩子有时候会因品尝“美味”的药品,而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孩子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孩子不得玩火一样。让孩子记住“只有在医生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如果对孩子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孩子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错误四:在没必要的时候喂孩子吃药。
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药都会有副作用,父母不可胡乱给孩子吃药。为了安全也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药的机会。
错误五:给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
父母应该知道,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因为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症,令孩子的脑部和肝脏受损。需小心防范的是:有些药物表面看虽非阿司匹林类,却间接含有阿司匹林成分。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请医生开药。
错误六:将婴儿的退热药给学步儿童服用
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孩童配方来得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这样做的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如果你将婴儿退热药倒在汤匙内,给学步孩童吃,那么你给的量可能会太多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错误七:保留已过期的药物。
每种药物有一个有效期,已过期的药物有害无益。必须养成习惯,先看看药物是否已过期再喂给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个月清理一次药箱或药柜,丢掉已过期的药物。
错误八:将药物转换盛器。
有些药物的原装盛器或许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换盛器,因为若忘记把药物名称和服用指示记下来贴在新的盛器上,或写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导致喂错药或所喂的分量失当。请不要为了省地方而冒险。
错误九:孩子服某种药已数天,仍未见病情改善,你却依然继续给他吃下去。
假如孩子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停止不要再吃,须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时间这些药才发挥作用,很可能孩子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必须请医生来对症治疗。
错误十:分享处方药
如果你的孩子上个月用剩了一些眼药水,现在他的小表妹也得了同样的眼病,为什么不可以用那瓶剩下的眼药水呢?首先在上次使用时,药水的滴管可能已受到了污染;另外,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缃起的。所以即使同一个孩子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孩子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作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是可以继续使用呢,还是需重新配药。
节目预告/06/29妈妈二婚,想生二胎!2岁时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都说婚姻7年才痒,现在2年就过不下去了,有了孩子以后,如何对待婚姻?如何才是更好的未来?母爱好时光特别节目《我不想一个人》,敬请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jbyf/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