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

往往也是蘑菇的天堂。

蘑菇是老百姓餐桌上美味的食材,

很多人在选择出去踏青之时,

摘一把野菜采两个蘑菇做一锅鲜美的汤

更是不少人有春季野餐的爱好!

然而,野生的蘑菇却是不能随便吃的

许多品种的野生蘑菇都含有

足以致人死亡的剧毒!

为防范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花都区食安办、花都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千万不要乱采野蘑菇吃!

在大约种伞类菌中,无论从生物学性状或生态、习性、形态结构上,均未能找出某种规律来区分有毒或无毒蘑菇。对于野生蘑菇,不要随便采摘食用;来路不明的,也不要食用。

下面食安君给大家整理几个广东常见毒蘑菇

以后见到,有多远,躲多远吧!

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

形态: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

毒性: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分布:广州、清远、肇庆等地

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又名黄盖伞、东亚死亡帽。

形态:菌盖:3-10cm,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后期近平展,黄色或污黄色;菌褶:离生,稍密,不等长,白色带黄色;菌柄:长7-14cm,粗0.8-1cm,靠近基部膨大近球形;孢子:宽椭圆形,光滑,无色。

毒性:剧毒。在我国-年各省报告的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共报告了22种毒蘑菇。其中,导致毒蘑菇中毒事件数、中毒例数和死亡例数最多的即为鹅膏属类。

分布: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海南等地。

毒红菇

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棺材盖子(黑龙江)、小红脸菌(四川)。

形态:菌盖5—9厘米,扁半球形,后变平展,老时下凹,粘,光滑,浅粉红至珊瑚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棱纹,表皮易剥离。菌肉薄,白色,近表皮处红色,味苦。菌褶等长,纯白色,较稀,凹生,褶间有横脉。菌柄圆柱形,白色或粉红色,内部松软。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刺。

毒性:味很麻辣,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毒菌。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

分布:河北、吉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偶大型。菌盖初期近钟形至扁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稍翻卷,白色,有时中央米黄色至很淡的浅黄色,稍粘,光滑。菌肉白色,不变色。

毒性:剧毒,是目前我国已知毒性最大的4种剧毒鹅膏之一。

分布:广东。

灰花纹鹅膏菌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幼时钟形至半球形,成熟时扁平,深灰色、鼻烟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较深。菌肉白色,较薄。

毒性:剧毒,鹅膏中含有的肽类毒素是环肽化合物,误食进入人体后对肝脏和肾脏有强烈的毁坏作用。误食这种蘑菇50克,就可使一个成年人死亡。其毒性有12小时的潜伏期,极易延误抢救时机,且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

分布:广州、肇庆、始兴、连州等。

簇生黄韧伞

簇生黄韧伞又名簇生沿丝伞。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黄色。菌盖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硫磺色或玉米黄色。

毒性: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死亡。

分布:乳源、乳阳。

粘盖包脚菇

形态:菌盖平展脐凸形,肉质,浅灰微带粉红色,中央部分灰色,有云母光泽,边缘整齐至撕裂,有弱条纹。菌肉白色,边缘处几消失,无味道,无气味。

毒性:极毒。可使人中毒致死,其毒素不明。

分布:广州、惠东等。

下面总结了60种常见的毒蘑菇↓↓↓

(点击查看大图)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菌菇类食品!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菌菇类食品!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菌菇类食品!

与此同时,食安君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议:

土方法不可靠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如: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毒蘑菇往往有鳞片、黏液;毒蘑菇虫蚁不食;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餐饮单位加强管理

各类餐馆、食堂、旅游景区饭店、农家乐等各类餐饮单位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发生中毒及时处置

消费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同时还应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餐饮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拨打或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来源:广州市花都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lcbx/24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