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阎老师诊疗慢性咽炎诊疗一例
笔者:中医骨伤好像给人的印象是接骨复位,实际上首先它是中医,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俱全。阎老师擅长从筋膜的层面来进行治疗,根据病患气血形态的变化来判断操作的有效性,利用医患的配合达到治疗的精确。最近看到一例慢性咽炎的诊疗病例,觉得很有意思,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由于医学功底欠缺,多是描述性叙述,希望能还原部分诊疗现场
慢性咽炎诊疗一例
就诊时间:/11/28
患者:女,四十多岁
主诉:嗓子难受,咳,咳不出痰
发病现场描述:最近一段时间事情多,比较累
症状:嗓子干燥咳得深,但没有痰,口渴但是一喝就饱
脉象:右手寸脉弱,关脉滑短
治疗过程:
1,右,针合谷穴,在动针的时候让患者咳嗓子,感觉嗓子轻松了,说话的声音紧绷毛刺感减轻
2,左,针肾经照海穴,动针时让患者动肩牵背,感觉胸口松了;针刺右照海穴,动针时让患者咳嗓子,让患者左右动屁股,--感觉嗓子又松了一些;动了下左照海的针同时让患者左右晃动屁股。
3,浅刺天突处的粘连筋膜(长期咳嗽对黏膜进行经常性刺激,形成粘连),这时肚子有动静了,开筋膜不留针。
4,按揉脐下中极,患者说下来了(从中线下来);针中极同时点按中脘,行针过程中揉中脘,患者说感觉整个松了;按中脘+揉肚脐;
5,合谷动针+按天突,患者嗓子又松了
6,针扁桃体周围筋膜(扁桃体肿大,压迫周边形成粘连),不刺透行针,两分钟后动针透针,患者感觉后脑松了
7,起针。
治疗效果:嗓子感觉舒服了,咳嗽好很多。
原因分析:劳累引起肺虚,脾胃湿寒,形成粘滞,湿气重肾阴不足,像河滩的河泥,一晒上边干裂,下面湿。给点水也渗不下去,口渴但是喝水一喝就饱。咳得深,但是由于气虚,痰咳不上来,干咳。
思考:患者的动作配合在治疗中是怎么起作用的?您可以点击文章右下角的“写评论”发表您的看法。
主治:阎喜换大夫,从事中医骨伤研究及临床三十余年,现为北京中医骨伤医学研究会会长。她师承罗有名前辈,在总结家传和恩师中医骨伤手法经验基础之上,经多年临床实践,传承、发展、创立了以“拨筋通络”技法为特点的中医骨伤诊疗体系。“拨筋通络”技法诊疗筋骨病体现了中医传统手法与西医解剖相结合的特点,强调‘诊疗过程中注重疾病的本质和整体的平衡,调动患者自身配合,恢复其功能’。其手法细腻独特,心法合一。同时还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即:解剖位起、定点卡位、筋骨并重、借力使力、轻重有序、自然还纳,并确立了稳、准、轻、快、痛苦小的手法特点。
阎老师的团队在文化传统平台设立“形正神安”栏目,除了分享一些专业知识技能外,还会把老百姓易学易用的一些筋骨调理和按摩知识方法教授给大家。详情点击如下链接:
形正神安栏目简介
···文化是生命的最好滋养···
文化经典
艺术生活
健康养生
思想新知
订阅公号:wenhuact;联系主编:wenhuact
文化传统课程链接▼▼数万人因学习经典而受益
学习《易经》,点击这里
学习《管子》,点击这里
学习静心修身,点击这里
学习《道德经》,点击这里
学习《孔子家语》,点击这里
原创·品质·公益·传承·文化·情怀·实用
中医骨伤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intianji.com/lcbx/2924.html